冬季,鼻炎高发期! 每到冬季,人身肌体受到冷空气侵袭,过敏性鼻炎就难免犯了,鼻塞、鼻痒、打喷嚏、流清水鼻涕,还常伴头晕头痛,让人不胜其扰。
冬季,天寒地冻,阳气泄露,正是慢性鼻炎发作的高发季节,其时阳气弱小,阴寒之气十分强盛,在这样的一个季节气里,我们应该怎么预防鼻炎呢?
面对鼻炎,许多人往往第一时间选择西医进行调理,但大多数人的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,导致鼻炎日月积弊,长久不愈,影响日常生活工作。
那么西医为何对慢性鼻炎束手无策?慢性鼻炎又有哪些危害?它能治得好吗?除了吃药打针,我们又该如何妥善调理?
鼻腔是我们抵御外界风寒的第一道防线,流鼻涕其实是人体自己排出寒气,清楚病症的过程。
很多时候,鼻炎都是由于饮食不注意,运动不足,免疫力不够,肺气虚弱,风寒之邪入侵等,就有可能引发初步的鼻炎症状。
这个时候使用药物,或是抗生素,原理大都是通过杀菌治疗患处,从而让症状暂时消失。但正如上面所说,导致鼻炎的根源因素往往来自于肺气虚弱,风寒侵袭等,这些隐疾无法通过药物消灭,所以往往会深埋人体的内部,成为鼻炎缠绵不休的源头。
那么慢性鼻炎真的就无法根治吗?《黄帝内经》说,“言不可知治者,未得其术也”,鼻炎治不好,只是很多人没有找到治疗的方法,疾病会诞生,就必定有其治疗方法,慢性鼻炎肯定不会是终身制。
任何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有鼻炎,鼻炎也不是立刻就会形成。
事实上,鼻炎通常是因为脏器出现了不适,或是因为感冒,或其他疾病处理不恰当形成的,往往不是鼻子本身的问题,鼻子本身是无辜的。
假如不明白这点,在鼻炎一出现就对鼻子采取外力干预的行动,比如动不动就洗鼻子、喷激素、或者拿刀把鼻子里的鼻窦、鼻中隔等一些器官切除。
这样治疗鼻炎的方法或许能解决当时的困扰,但对人体并不友善,会埋下更多的永久性隐害,使我们的身体失去自身恢复调理的功能。
大多数的病症,在初期往往是最容易根治的时候,鼻炎也是一样,有的时候可能只需要改变一下饮食,增强一下运动,做好保暖,其实就可以痊愈。
现如今,不光是孩子,包括许多大人,只要一流鼻涕就找医生找医院,吃药打针,进行强力的干预治疗,殊不知这样反而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问题,会埋下鼻炎的祸根。
因为不论是服用消炎药、打抗生素、输液,或是切除鼻子内的小器官,都是治标不治本,只能解决一时之患,对人体长期的免疫力,自身修复能力都没有益处。
所以很多鼻炎患者常常会发现,每当冬天一到,往年治好的鼻炎,来年又会再度出现,反反复复的流鼻涕、鼻塞,只能吃更多药,打更多的针才有办法缓解。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当初侵入人体的寒邪没得到清除,症状只是被压暂时制住,加上吃药打针的方式等于已经放弃了自身修复能力,那么时机一到,鼻炎反弹复发成为必然。
《道德经》说:“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”,事实上只要预防的好,将身体调理好,提高自身免疫力,抵抗寒气的能力,鼻炎甚至都根本不会找上我们。
我们呼吁,对待慢性鼻炎,调理强于吃药,主要在于调理体质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治本”。
《孟子》中曾记载:“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。”孔子也说过“无病自灸”。
人体其实是一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,凡病需要整体辨证,以求其根本,多数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个脏腑的问题,而是整体影响。
而艾草的纯阳之气是最接近人体“正气”一种气,可以补身体之不足,尤利祛湿补正,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。
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,既可以滋阴又可以壮阳,更可以补气养血,温通经络,使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,使经络通畅,气血正常运行,营养物质正常输送。
艾灸治疗慢性鼻炎,是由内到外的治疗,通过治本达到治标,重点是温补肾阳,疏通经络,疏散风寒,提高机体免疫力,身体好了,鼻炎自然不会找上门来。
一旦罹患慢性鼻炎,除了典型的 “四大症状”外,严重时还会出现眼痒、耳痒等,致引发头痛、头晕脑胀,乱发脾气,最终导致咽炎、喉炎、气管和支气管炎等。
儿童如果长时间患上慢性鼻炎,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,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慢性鼻炎还可能成为病灶,影响附近组织发炎,尤其是眼病,如中央性视网膜炎等。
所以一旦确定自己或孩子有了鼻炎的症状,一定要及时治疗,避免蜕变为长期的慢性鼻炎。
另外除了艾灸,大家也可以通过物理保暖以及控制饮食预防鼻炎,如经常吃白萝卜和胡萝卜可有效缓解过敏鼻炎症状。
此外,切忌平时晚饭要适量,尽量少吃鱼类、肉类,以免上火引起鼻炎,可以适量吃些梨清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