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啼哭是什么原因?
小儿啼哭的原因:
小儿啼哭,是指新生儿或婴儿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啼哭过频,多见于半岁以下的乳婴儿。若小儿入夜啼哭不安,或每夜定时啼哭,甚则通宵达旦,但白天如常者,称为“夜啼”。二者病因病机相类,故一并讨论。因重舌、马牙、板牙、口疮、寒疝、癫痫等引起的哭泣,可参见有关条目。
本病主要因脾寒、心热、惊恐所致,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,常由孕母素体虚寒,恣食生冷,胎气不足,脾寒内生。或因护理不当,腹部中寒,或用冷乳哺食,中阳不振,以致寒邪内浸,凝滞气机,不通则痛,因痛而啼。若孕母脾气急躁,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烤之物,或过服温热药物,蕴蓄之热遗于胎儿。出生后将养过温,受火热之气熏灼,心火上炎,积热上扰,则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。彻夜啼哭之后,阳气耗损,无力抗争,故白天入寐;正气未复,入夜又啼。周而复始,循环不已。小儿神气怯弱,若见异常之物,或闻特异声响,而致惊恐。惊则伤神,恐则伤志,致使心神不宁,神志不安,因惊而啼。
总之,寒则痛而啼,热则烦而啼,惊则神不安而啼,是以寒、热、惊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机。
由于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映,新生儿乃致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,故应排除因喂养不当,护理不善而引起的啼哭。此类啼哭主要表现为哺乳饮水或更换潮湿尿布衣着后,抱起亲呷或恢复原有习惯后,啼哭即停,哭时声调一致,并经详细诊查,而无异常者,不属本病讨论范围。
常见症状:
(1)脾经虚寒:夜间啼哭不歇,或曲腰而啼,啼而无泪,哭声时高时低,声长不扬,喜伏卧,面青手腹俱冷,食少便溏,唇舌淡白,脉象沉细,指纹淡红沉滞。
(2)心经积热:夜间啼哭,哭声有力,喜仰卧,见灯光则啼哭愈甚,烦躁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面赤唇红,舌尖红,苔薄,脉数有力,指纹色紫。
(3)心虚禀弱:夜间啼哭,哭声无力,低沉而细,伴虚烦惊惕不安,消瘦,低热,唇舌淡红或见樱红,舌尖红少苔或无苔,脉虚数,指纹淡红。
(4)受惊恐惧:夜间啼哭,多泪,睡中惊惕易醒,振动不宁,忽而啼叫,口出白沫,唇与面色乍青乍白,紧偎母怀,大便青绿色,舌苔多无明显异常,脉象夜间可现弦急而数,指纹青紫。
(5)伤食积滞:哭声嘹亮,时哭时止,腹痛拒按,呕吐乳片,不欲吮乳,大便或秘,或泻下酸臭不化之乳食,舌质淡红,苔白厚,指纹紫滞。
小儿啼哭是什么原因?
病因分析:
脾经虚寒啼哭与心经积热啼哭:两者虽均为夜啼,但寒热虚实各异,脾经虚寒啼哭多因护理不当,腹部中寒,寒邪内浸,脾寒乃生,故曲腰而啼,阴盛于夜,至夜则阴极发燥,寒邪凝滞,气机不通,故入夜则腹痛而啼,常伴有面色青白,手冷,食少便溏,唇舌淡白,脉象沉细,指纹沉伏色淡滞等症,心经积热啼哭每因乳母或乳儿平日恣食辛香燥热动火之食物,或多服温热之药物,火伏热郁,积热上炎,心主火属阳,至夜则阴盛而阳衰,阳衰则无力与邪热相搏,正不胜邪,邪热乘心,心神不宁而致夜间啼哭,常伴有烦躁不宁,见灯火则啼哭愈甚,面赤唇红,身热,尿赤,大便秘结,舌尖红,苔薄,脉数有力,指纹紫滞之症。
心经积热啼哭与心虚禀弱啼哭:病位同在心,心藏神,神安则脏和,故小儿昼得精神安而夜能稳睡,若心气不和,或心失所养,皆可因精神不得安宁而啼哭。然心经积热啼哭为实热扰心,而心虚禀弱啼哭属血少心神失养之故,常见于病后体弱及禀赋不足之儿,伴虚烦不寐,惊惕不安,面白少华,唇舌淡白,少苔或无苔。若兼有虚火者,则见唇樱红,舌尖红,脉虚数等。
心虚禀弱啼哭与受惊恐惧啼哭:二者虽均有心悸脉数之症,但受惊恐惧啼哭,因醒时恐怖,寝则惊惕,振动不宁,忽而惊叫,惊悸尤著,且啼哭多泪,一有音响,即欲紧偎母怀,或作惊跳,面色乍青乍白,脉时数时不数,而唇舌多无异常。
伤乳积滞啼哭:乃乳食壅积,损伤脾胃,导致脾胃不和,气机不利而腹痛,因痛而啼哭。故哭声响亮,时缓时剧,时止时作,白天亦然,兼见乳积之症。
艾灸取穴:神门,足三里,中脘,脾俞,关元,天枢,少府,通里,内关,百会,印堂,阳陵泉
注:用爱灸堂王氏火力定灸一个穴位只需要3到5分钟。
爱灸堂温馨提示:
1·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进行,以局部有温热感、温热发红,而不致产生灼痛为宜。
2·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,应饭后半小时以上施灸为宜。
3·刚做完艾灸半小时不要洗手,要洗手也要用温热水,不可以碰凉的。
4·2个小时后才可以洗澡,洗澡只可以洗淋雨,不可盆浴。
此文章不做处方,具体情况可以向专业人员咨询
小儿啼哭是什么原因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