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肝气旺盛,但同时还要注意肾脏的调养。中医讲究肝肾同源,调肝要调肾,营养平衡才能事半功倍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“肾生骨髓,髓生肝”,肝藏血,肾藏精,精血同生,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,肝肾相生,又称为“肝肾同源”,包括肝肾精血同源、肝肾阴阳互补、肝肾同俱相火、疏泄封藏互用等。因此肝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,特别是在病理方面,肝肾病变往往相互影响,而表现为肝肾同病,两者在中医治疗上也是密不可分的。
因此在养护肝脏的同时,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肾脏。
五个补肾的艾灸穴位有
1、足三里: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、胫骨边缘。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,具有气血双补作用,能增强人体免疫力,增强体质。足三里,又被认为是男性养生第一大穴,能够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、补肾壮阳,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、早泄、脾胃虚弱等症有帮助。
2、三阴交:位于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。该穴调节肝、脾、肾三个脏器的生理功能。因此经常艾灸此穴对肝、脾、肾有保健作用。
3、气海穴:位于人体的下腹部,在肚脐下1.5寸。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,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。下腹部是女性子宫、男性精囊藏身之处,都是极其重要部位。古人说“气海一穴暖全身”,强调该穴保健养生作用。因此,此穴必灸。
4、神阙穴:灸此穴有温补元阳、健运脾胃、复苏固脱之养生功效。常灸神阙穴,可起到强壮体质、延年益寿作用。
5、涌泉穴: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在人体足底,位于足前部凹陷处,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,乃是肾经的首穴。艾灸此养生穴位,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