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寒战栗可以怎么调理?
介绍:
寒战又称“寒栗”、“战栗”、“振寒”,即恶寒战栗,是指怕冷的同时全身还不自主地颤抖。
常见症状:
(l)寒邪外束:恶寒战栗,高热无汗,头身疼痛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(2)阳虚寒盛:畏寒战栗,四肢厥冷,得温则缓,口淡不渴,小便清长,大便塘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微。
(3)战汗:在外感热病过程中,突然恶寒战栗,甚则肢冷脉伏,继之全身大汗出,汗后则肌肤较凉。
(4)外寒内热:表现为恶寒战栗,四肢厥冷,头身疼痛等寒症,发热口渴,烦躁不安,小便短赤,大便燥结,舌红苔黄等热症,脉浮紧而数。
(5)疮毒内陷:可见疮疡局部出现红、肿、热、痛,伴全身症状,恶寒战栗,发热烦渴,其至神昏论语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舌红苔黄,脉洪数。
(6)疟疾:先有呵欠乏力,继则恶寒战栗,肢体疲痛,寒罢则壮热,头痛面赤,口渴引饮,而后汗出,热退身凉,脉弦。
病因分析:
(1)寒邪外束寒战与阳虚寒盛寒战:此二证虽均以寒象为主,但前者为外寒袭表,邪郁经络,腠理闭塞所致,故恶寒战栗兼见表寒证,辨证要点:恶寒与发热同见,恶寒得暖不减,并伴有无汗,头身疼痛,舌苔薄白,脉浮紧等表寒证。后者为阳气虚弱,或寒邪伤阳,致使阳气温煦失职,阴寒内盛所致,故恶寒战栗兼见里寒证。辨证要点:畏寒而不发热,畏寒得暖者缓,并有口淡不渴,尿清便溏,舌质淡,脉沉细等里寒证。
(2)战汗寒战:为外感热病中邪正剧烈交争所致。正胜邪去者汗出而解,战汗之后脉静安卧,乃病渐痊愈之象,若正不胜邪则可出现正气外脱,表现脉象急疾躁扰不安,肢冷汗出;或出现邪盛正气相对不足,不能一次战汗而解,须停一二日,持正气渐复,再作战汗而痊愈。
(3)外寒里热寒战与疮毒内陷寒战:二证共同的病机是里热亢盛,所以除恶寒战栗外,还有发热烦渴,小便短赤,大便燥结,舌红苔黄,脉数等共同的临床表现,但外寒里热寒战尚有头身疼痛,脉浮紧之表寒证。疮毒内陷之寒战则有疮疡局部红、肿、热、痛的临床特征。
(4)疟疾寒战:邪在半表半里与营卫相博,正邪相争所致,故临床上以寒战壮热,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一种病证。
(5)寒战与抽搐:都是肢体不自主的运动,但实不相同。抽搐为肢体搐动伸缩,且不伴恶寒;寒战多因怕冷而颤抖。
艾灸取穴:中脘,足三里,神阙,大椎,关元,涌泉,肾俞,脾俞,气海,风池,期门,章门
恶寒战栗可以怎么调理?
爱灸堂温馨提示:
1·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进行,以局部有温热感、温热发红,而不致产生灼痛为宜。
2·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,应饭后半小时以上施灸为宜。
3·刚做完艾灸半小时不要洗手,要洗手也要用温热水,不可以碰凉的。
4·2个小时后才可以洗澡,洗澡只可以洗淋雨,不可盆浴。
此文章不做处方,具体情况可以向专业人员咨询
恶寒战栗可以怎么调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