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部发冷可以怎么调理?
介绍:
背冷,指背部自觉冷冰凉感的症状,本症在《伤寒论》中称为‘背忍寒”。《金匮要略》中将其称为“背寒冷”。
背冷一症,表证里证均可出现,以其部位而言,五脏六腑之俞穴皆在背,而脏腑之气血都注入背俞穴,背部又为督脉和诸阳经所在,故脏腑之气皆与背相通。背冷多与外感风寒和脏腑阳气衰微有关。现代医学对背冷胀痛相应病证多考虚为胸腹腔占位性病变,如:胃痛、肺癌、纵隔肿瘤、胸腺癌、胆囊癌,肝脾种大等的早期表现和脊柱风湿、强直性脊柱炎病变所致,还考虚胆石症、胆囊炎、慢性胃炎、胰腺炎也可能出现。
常见症状:
(l)风寒束表:背冷喜暖,口淡不渴,面色苍白,背恶寒,手足不温,发热,苔薄白,脉浮紧。
(2)阳虚寒盛:背冷喜暖,肢冷蜷卧,口淡不渴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舌质淡,苔白而滑润,脉沉迟。
(3)痰饮内伏:背冷如冰,咳嗽或喘,痰多稀薄色白,头目眩晕,不欲饮水或喜热饮,饮而不多,腹胀纳少,全身倦怠乏力,或四肢浮肿,舌苔白滑,脉沉滑。
病因分析:
(l)风寒束表与阳虚寒盛皆因寒致病,其不同点,一为表证一为里证,一为外寒一为内寒。
(2)外感风寒者多因外感初期,风寒侵袭肌表,寒邪外束,则见背恶寒、发热、头痛等症。本症的特点为背冷,背恶寒,必兼有表证,如发热、头身痛、脉浮等。
(3)阳虚寒盛多因素体虚弱,阳气衰微,寒从内生,故见背冷,肢冷,脉沉迟等阴寒之象。本症特点为:背冷喜暖,得热痛减,兼见阳虚寒盛之证。如小便清长,大便稀溏,苔白滑腻,脉沉迟等。
(4)痰饮内伏者多发于久病体弱,年老气衰之入,脾肾阳气不足,脾阳一虚,健运失司,而水湿停留,凝聚成饮,痰饮留积之处,阳气被阻遏不能展布,饮留而阳气不达,则见背心一片冷病。共临床特点为背恶寒,冷如冰。
背部发冷可以怎么调理?
艾灸取穴:大椎,命门,关元,压痛点,肺俞,膈俞,气海,阴陵泉,丰隆,夹脊,中脘,神阙
爱灸堂温馨提示:
1·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进行,以局部有温热感、温热发红,而不致产生灼痛为宜。
2·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,应饭后半小时以上施灸为宜。
3·刚做完艾灸半小时不要洗手,要洗手也要用温热水,不可以碰凉的。
4·2个小时后才可以洗澡,洗澡只可以洗淋雨,不可盆浴。
此文章不做处方,具体情况可以向专业人员咨询
背部发冷可以怎么调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