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是咳痰可以怎么调理?
介绍:
咳痰,是指由肺及肺系(气管)的痰液随咳嗽而吐出。本症的病因多为外感风、寒、湿邪,或素体阴虚,而致肺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发为咳痰。
痰字与澹(淡)同,体内一切停水之证均称痰或痰饮,即水饮之意。而由肺系所产生的痰液,《金吸要略》中称:“涎”、“沫”、“唾”、“浊”。其中清稀的可称涎或沫;黏稠的可称唾或浊。后世即将涎沫、唾浊称为痰或痰饮,清稀的称为饮,黏稠的则称为痰。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广义的痰即水,痰饮即水饮;狭义的痰乃是肺、肺系的产物,稠者称为痰,稀者称为饮。
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扩张、慢性哮喘等疾病
常见症状:
(l)风寒外袭:咳痰,色白、清稀,形寒肢冷,恶寒重、发热轻,咳嗽,胸痛喘促,面色青白,亦可见面唇黧黑,咳逆倚息,短气不得卧,舌淡白或紫黯,苔白滑,脉沉弦或紧。
(2)风热犯肺:发热重,恶寒轻,咽喉红肿痛,恶风,有汗,舌苔薄白或薄黄,脉浮紧或浮数。
(3)肺热壅盛:咳出之痰色黄、粘稠,有块,或痰中带血。证见发热咳嗽,胸痛喘促或鼻翼煽动,面红目赤,咽喉肿痛,口渴唇燥,小便短赤,大便下结,舌红,苔黄,脉滑数或有力。
(4)阴虚肺燥:痰少而粘难以咳出,咳痰带血或咯血,燥邪所致者,见发热或恶风寒,胸痛,唇焦,鼻燥,咽干,口渴;阴虚所致者,则见手足、心热,虚烦不寐,潮热盗汗,两颧红赤,舌红少苔或苔黄燥,脉浮数或细数。
(5)湿邪犯肺:咳痰白滑,量多易于咳出,四肢困重无力,眩晕,嗜睡,面虚浮,脘闷纳呆,便溏,口甜黏,多见于咳嗽日久,或老年患者,舌体胖大边有齿痕,色晦黯,苔白腻,脉滑缓
(6)湿热壅肺:咳吐脓血痰、腥臭痰,高热或潮热,胸闷疼痛,转侧不利,甚则喘息不得平卧,有汗,口干咽燥而不渴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或数而有力。
病因分析:
(l)风寒外袭咳痰与风热犯肺咳痰:前者为外感风寒之邪,故恶寒重,发热轻,无汗。主要兼有寒象,如形寒肢冷,舌淡白,脉沉弦等;后者为外感风热之邪,故发热重,恶寒轻,咳嗽,咽喉红肿痛,鼻塞流涕,兼头痛,发热恶寒,恶风,有汗,舌苔薄白或薄黄,脉浮紧或浮数。
(2)阴虚肺燥咳痰与湿邪犯肺咳痰:阴虚肺澡咳痰为外感或由内伤引起,外感温热之邪伤肺灼津,而致阴虚肺燥,或久咳耗伤肺阴,肺失清肃之职,肺气上逆故咳出燥痰(黏稠不易咳出,或咳痰带血);湿邪犯肺之咳痰,多由脾虚引起,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,脾失健运,水湿聚而为痰,痰浊上渍于肺而致咳痰。二者临床表现:前者痰少黏碉而难于咳出,或咳痰带血;后者痰量多、白滑易于咳出,极少见咯血,前者每兼阴虚之症状(颧红、咽干、尿赤便干、潮热盗汗、舌红少苔、脉细数等);而后者可表现为脾虚(纳呆、便溏、无力》及湿盛(脘闷、肢困、舌胖大、苔白腻等)之证。
(3)肺热壅盛咳痰与湿热蕴肺咳痰:二者病因不同,前者外感热邪引起,而后者多为外感湿热之邪或痰热素盛,或恣食酒酪、辛辣,湿热蕴结上蒸于肺,临床特点是:热邪所致者,则吐黄痰,或黏稠有块;湿热所致者,吐大量脓痰或脓血痰。前者常见高热,面红,口赤,尿黄便干;而后者有湿热之象,如脘腹胀闷,纳呆,苔腻等。前者舌红或绎、苔黄而燥是其主要特点,而后者则为舌红、苔黄腻。
艾灸取穴:中脘,足三里,神阙,天突,膻中,巨阙,身柱,灵台,太溪,肺俞,尺泽,膏肓,昆仑,大抒,中府,俞府,乳根,肝俞,期门,肾俞,上脘,气海
老是咳痰可以怎么调理?
爱灸堂温馨提示:
1·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进行,以局部有温热感、温热发红,而不致产生灼痛为宜。
2·一般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,应饭后半小时以上施灸为宜。
3·刚做完艾灸半小时不要洗手,要洗手也要用温热水,不可以碰凉的。
4·2个小时后才可以洗澡,洗澡只可以洗淋雨,不可盆浴。
此文章不做处方,具体情况可以向专业人员咨询
老是咳痰可以怎么调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