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三九灸具有其他季节不具备的特殊功效,冬季抓住机会进行灸治,可以防治很多春夏天落下的病根,此谓“”“夏病冬治”!
“冬病夏治,夏病冬治”是传统中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。其中“夏病冬治”即夏天会出的毛病在冬天医治,多适用于夏重冬轻的慢性衰减性疾病。
之所以“夏病冬治”,是因为夏天会加重的疾病多为阴虚阳亢的病,夏季病到了冬季,寒冬季节,万物封藏,阴气最浓厚,夏病大多到了缓解期、稳定期或恢复期,这时进行治疗,大多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阴虚阳亢的病应在冬天抓紧养阴,夏天时症状就会减轻。
适合“夏病”“冬治”的包括下列疾病:
一些体弱者易患春夏发作的慢性衰减性疾病,如过敏性鼻炎、支气管哮喘、经常性感冒、急慢性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慢性咽炎、慢性胃炎、结肠炎、颈肩腰腿痛、肠功能紊乱、病毒性肝炎、尿路感染、甲亢、复发性口腔溃疡,以及美尼尔氏病、癫痫、汗证、红斑狼疮等常在夏季好发或加重的疾病,统称为夏病,均适宜在冬天诊治。
“夏病”之所以在夏季容易发作或加剧,除个体差异等因素外,还多因夏季气候炎热,易滋生热毒,致瘀毒内阻;夏多夹湿为患,损伤脾胃气机,升降失调而血瘀;暑性开泄,伤阴耗津,可致肾精亏少,阴虚火旺,痰火上扰等症状。
因为夏季病症,多兼有暑热或暑湿,一般只能治标,或清暑热,或化暑湿;又因夏季患者常饮食减少、舌苔黄腻,不能服食补益药物,而中医治病又非常重视“治病必求其本”,只有扶助正气,才能外驱邪气。因此,欲使夏季疾病除其根,最有利的方式就是在冬季滋补。古人“夏病冬治,冬病夏治”,体现了传统中医学“天人相应”与“治未病”的思想。其中,包含两层意思:其一,凡事要逆向思维,夏病冬治;其二,凡事要未雨绸缪,夏病冬防。
冬季养生选艾灸尤其适合体质虚寒人群!
中医学认为,艾灸可疏通经络、调和营卫达到预防早衰、防治疾病的目的。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,属于温补,在秋冬季节使用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艾灸保健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,如同样是灸足三里,对于寒性的胃痛就有疗效。体质虚寒一般表现为面色黄白、手脚发凉、大便稀软、怕风怕冷等。
女性在冬季做艾灸,可以增强抗寒能力,改善肤色,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。经常做艾灸的女性会发现体质明显改善,皮肤红润细腻,同时艾灸的补益作用可以丰胸,排毒作用可以减肥。所以对于女性而言做艾灸可以起到全方位的保养作用。
艾灸的适应症:女性手脚冰凉、面色晦暗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黄褐斑、痤疮、子宫肌瘤、乳腺增生、乳房瘦小、浮肿肥胖、宫寒不孕等。
女性在冬季进行艾灸,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,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,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,对女性健康具有非凡的意义。
秋冬一到,天气逐渐转凉。尤其室内外温差较大,许多人还不适应,加上频繁脱换衣服,很容易感冒。
与夏季“热伤风”不同,秋冬季感冒多为“风寒型”。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、怕冷、无汗、喷嚏、鼻塞流清涕、精神不振等症状,如果这时及早治疗,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。用艾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。
1:一定要注意防火:秋冬天干物燥,很容易燃着,因此,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。用艾条灸后,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没火罐中,以利于熄灭。
2:一定要注意防寒和换气:秋冬艾灸毕竟不如夏天来的方便,衣服一脱啥都不怕。冬天可就不行了,一定要保暖,艾灸完立即用衣物迅速遮盖住。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,及时换取新鲜空气。
3:一定要防止烫伤:冬季体寒者病情更甚,常对温度没有敏锐的感觉,还有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,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,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,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,又能收到好的效果。如果因施灸不当,造成局部烫伤可能起疮,产生灸疮,一定不要把疮搞破,如果已经破溃感染,要及时使用消炎药。
4:一定要循序渐进、慢火温补: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,先少量、小剂量,或灸的时间短一些,壮数少一些。以后再加大剂量。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。
马云说
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现在健康产业
爱灸堂
艾灸养生领先品牌,专注健康15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