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,脚后跟粗糙皲裂
是件很让人烦心的事
脚跟变得像锉一样
不但脱皮,流血,还剐袜子
平常走路都要很小
生怕用力过猛脚后跟就“炸裂”了
每天泡脚、去死皮
足膜、保鲜膜的一通忙活
效果持续不了几天
就又被打回原形了
所!以!啊!
问题究竟是出在哪儿了
中医认为,脚跟皮肤干裂粗糙,并不一定都是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,也可能是与肾气不足有关。
科学研究表明,人体的脚后跟没有毛孔,缺乏皮脂滋润,相较于其他部位,更容易丢失水分,干燥开裂。
在中医看来,若总在一个位置上反复出现问题,就得其所在的经络上来找原因了。
《灵枢.经脉第十》所记:肾足少阴之脉… 循内踝之后,别入跟中。(参见上图)
由此可见,脚后跟这个地方属于肾经,如果此处反复出现干裂,甚至出现疼痛,酸胀的情况,都间接的向我们“预警”肾经的经气不足了。
脚跟皲裂主要是因气血不畅,局部肌肤失于营养,导致粗糙、肥厚或革化,治疗时应注重养血活血、敛疮生肌。
涂抹护手霜、凡士林这样的办法,只是对干裂部分起到了一点保湿的作用,如果是遇到裂口很深,出血的情况,得用中医外用的收口、止痛的药,敷上去,再保湿效果才能更好。
乖,一定不要去撕脚皮哈
用法:白芨3份,三七1份打成粉,越细越好;使用前把脚洗干净,将混匀的药粉用适量水调匀,末涂在皲裂处;用保鲜膜封住;停留2-3小时左右,睡前洗掉;一天用一次即可,止疼止血都不错。
用法:肉桂,八角,橘皮同煮,开锅后调小火继续煮一会,直到肉桂、八角的香气出来,然后加入红酒略煮一会,不能烧开,就可以关火了。肉桂,有引火归元、恢复肾气之效,每晚睡前喝一杯还能助眠养颜。
用法:黄柏40克、地骨皮30克、王不留行20克、白鲜皮20克、威灵仙20克、当归20克煎汁泡脚,每天泡30分钟,持续15天就能有不错的效果。
这组药能达到抗炎、抗菌、抗氧化,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。泡脚时水温不要超过40℃,泡完脚后,再及时涂抹一些具有防护作用的油脂或护肤膏效果会更好。
冬季更易消耗肾气,除了常规的养护方法,我们还应该给它多些特别的呵护。
四季之中,冬天是养肾最好的时候,除了叩齿、提肛等方式,再推荐2种日常养护“肾气”的方法,经常做,精力和体力都会变好哦。
做法:爱灸堂火力定灸扶阳固本大穴,最少两个疗程。
功效:艾灸自古即为扶阳大法,艾灸补充阳气,扶正祛邪,补益强身,能激活免疫系统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能使人阳气足,精血充,扶正祛邪,固本强身。阳气充盛气血就会充盈,脏腑经络的功能就会正常,人体的防御能力就会加强。
《扁鹊心书》云:“夫人之真元,乃一身之主宰,真气壮则人强,真气虚则人病,真气脱则人死,保命之法,艾灼第一。”说明艾灸具有培补元气、固脱回阳之功。借助温灸可以补火助阳,振奋精神,调整脾胃,增强体质,故有防病保健的作用;“阳气固,虽有贼邪,弗能害也。”即人们能够因时之序,注重摄生护阳,虽有强大外邪,也不能伤害机体,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;反之,阳气虚损,则机能减退,御邪无力,则疾病扰之。采用艾灸疗法,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,补气培本,终达回阳固脱之效,临床上用于脾肾阳虚、阳气暴脱之症,如大汗淋淳、四肢冷等。
做法:保持身体立正,口唇牙齿微合,两脚并拢,双手放在身体两侧;慢慢踮起脚尖,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,然后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,放松身体,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,让脚跟轻撞地面,引发柔和的震荡,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,重复20~30次,会感觉全身非常舒畅。
功效:颠脚跟可以补助肾气,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。在寒冷的冬天里,经常颠颠脚跟,会帮助肾气虚弱、肾阳不足的人,改善怕冷畏寒、足跟冷痛、缓解下肢浮肿等问题。
做法:站立,双手放在背部命门穴位置,手心相对,双足并拢着地,用力抬起脚跟,以脚尖贴地,然后轻轻放下,练习3-5分钟,每天锻炼5~6次为佳。
功效:踮起脚尖时,会感觉双侧小腿后部肌肉非常酸,这有助促使下肢血液的回流顺畅,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,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,防止静脉曲张,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。
耶~ 脚跟恢复光滑细嫩
又可以愉快的舔脚玩耍啦
马云说 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现在健康产业 爱灸堂 艾灸养生领先品牌,专注健康15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