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自古在端午节中扮演重要角色,例如下图是明代定陵出土的方领女夹衣上的艾虎五毒纹样。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,毒五月的原由
大 热
大 湿
内 里 虚
容易出现:热中风、急性心梗、热伤风、腹泻、高血压
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,故有“毒月”之说。中医认为,此说有一定道理,五月即是午月,五行属火,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,火旺至极,而此时阳气外散,内里虚弱,所以不适合再进行泄耗性的活动:吃冷饮、流大汗......
再加上端午的时候,雨季渐渐到来,而气温已经有了较大回升,空气潮湿,流通不畅,湿热之邪较盛。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,就会出现人体代谢受阻、气血欠畅、浊邪停滞而百病生的窘况。
而这时,自然界的气候容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,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。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条,喝雄黄酒,泡艾草浴以达到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端午艾灸,祛毒+祛寒湿+补阳气
民间有谚语: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。端午节前后因气温、湿度都比较适合细菌的繁殖,容易造成如感冒等的流行。而艾草含桉油精,有抑制微生物生长、杀灭微生物的作用,而且具有特殊气味,有很好的驱虫效果。
而在保健方面,古人会将艾叶加工成“艾绒”,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,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温通气血,加强身体免疫力。
进入6月,随着雨季的到来,湿热的天气会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。一般有内湿的人,再遇到湿度大的环境,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。所以这个季节,不妨借助艾灸来除湿保健。
灸法最大的特点是调理过程中可以生热,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,对外感风寒湿邪、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。临床上,骨关节病,风湿、类风湿、胃寒、腹泻等病症用艾灸调理,效果很好。
回阳固脱: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,阳衰则阴盛,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,振奋阳气,适合身体虚弱、阳气衰微的患者。气除有温煦的作用外,还有固摄的功能,气不足可出现脏器下垂之症,灸法对本类病症也有很好的改善效果。
民间端午,除了毒五月还有九毒日之说
这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,就是古代所谓的“九毒日”。在这九日一定要记得多做艾灸,以排湿毒、祛寒毒,用艾灸排毒可以排寒毒,水毒,湿毒,痰毒,血毒,瘀毒。可谓即排毒又防病,让你百毒不侵,健康加倍!
端午排毒,艾灸它就够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