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邪
湿邪有内外之分,从大自然“六气”中突变而来的为外湿——多由气候潮湿,涉水淋雨,居住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;内湿则是由于人的脾失健运,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。
1. 外湿——因湿郁于肤表,阻止经气,以肢体困重、酸痛为主,或见皮肤湿疹,瘙痒,病位偏重于体表。
2. 内湿——湿邪阻滞气机,脾胃运化失调,多见脘腹胀闷,纳呆恶心,大便稀溏,病位多偏重于脏腑。
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,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。伤于外湿,湿邪困脾,影响脾的运化功能,就容易生内湿;而脾阳虚损,水湿不化,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。
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
1. 湿性重浊:
“重”常体现在头痛如裹,周身困重,四肢慵懒沉重;“浊”多指分泌物不清,出现多种秽浊症状,如油头垢面、大便溏泻、小便浑浊、妇女带下过多等。
2. 湿为阴邪:
脾阳受损,运化无力,水湿停聚,就会出现腹泻、尿少、水肿等症,即“湿胜则濡泄,甚则水闭胕肿。”
3. 易阻遏气机:
本来气行则水行,水行则气顺,但是湿聚容易使气机的升降失常,出现胸闷脘痞,小便短涩,大便不爽等症。
4. 湿性黏滞:
就是各种不爽,湿病症状。如排泄物多黏滞不爽,湿邪为病也多缠绵难愈,或反复发作等。
5. 湿性趋下,易袭阴位:
湿性趋下可以理解为水往低处流,而“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”,如双下肢水肿,泄痢等。
对照一下,你是否有上述症状,看你是否“中招”了。
湿证的分类——看看你大体上属于哪种湿
湿邪侵入人体,大体是寒化、热化两种趋势,此外就是脾虚生湿。
1. 寒湿困脾:脘腹胀闷,不思饮食,口淡不渴,便溏,头痛如裹或身肿,苔白腻,脉濡缓。
2. 湿热中阻:脘腹痞闷,恶心厌食,口苦口黏,小便短赤,面目肌肤发黄,或身热汗出热不解,苔黄腻,脉濡数。
3. 脾虚生湿: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四肢困重,大便溏浠或泄泻,苔薄腻,舌淡胖,脉濡细。
好,上面介绍了关于湿气、湿邪的定义及其致病的总体特性,当然临床上中医辨证还要结合具体症状再加以细化,中医艾灸也是一样,具体怎么选择穴位怎么灸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咨询专业人士。
爱灸堂三伏灸助您摆脱累积一夏的湿气,订制属于您的艾灸方案,让您秋冬无忧。
所以总而言之,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无论是外湿还是内湿,之所以找上你,归根结底是因为“虚”——“正气不足”。
艾灸提升人体纯阳之气,匡扶正气,人体正气足,湿邪自自散。
其实生活中有太多增强正气抵御外邪入侵的方法,只是啊做起来太难,比如“五少原则”:
1. 少吹空调
出汗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,是一种人体自我调节的降温方式,可是人类已经习惯了空调带来的冬暖夏凉。
2. 少食冷饮
喝冷饮、吃冰激凌,聚集在体内成为湿气的温床,可是毕竟一口下去透心凉是不是?
3. 少熬夜
熬夜会导致脾虚,可是毕竟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处理,怎么能早睡是不是?
4. 少食肥甘厚腻,少喝酒
小酌怡情,你天天喝,酒能助湿湿也就跟着你一起怡情了。可是不吃不喝觉得人生单调是不是?
在这暑热伏天,和湿气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那怎么办呢?爱灸堂为大家准备好了三伏灸,专调你的湿气惊恐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