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。中国人的衣食动养,皆依季候而作,随岁月流转。
夏至之后,阳气最盛,但阴气渐生。所以,夏至养生保健一定要顺应这一特点,
一方面,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;
另一方面,夏至也是“阴阳争死生分”的时节,尽管天气炎热,但阴气已开始生长,一定要注意“补虚”。
阳气盛:补阳锁阳事半功倍
借助夏季气温高,经脉舒畅,气血活跃的机会,祛除体内寒湿不失为养阳、护阳、冬病夏治的一种捷径,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。非常适合虚劳症、虚寒性体质、亚健康人群等等。艾灸加盟开店选爱灸堂
阴渐生:夏至补虚不可少
盛阳覆盖于其上,阴气始生于其下,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,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,阴阳气机转化,天地之气运动较为活跃,而人体却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,容易出现各种问题。所以,在此时节合理补虚是非常重要。
爱灸堂艾灸:锁阳+补虚,一步到位
艾灸能够温通经络、排除湿寒、增强人体正气等作用。不仅能够养生保健、预防疾病,还能促进康复和调理身体,古人说过: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明朝的李梴在《医学入门》里说:“虚者灸之,使火气以助元阳也;实者灸之,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;寒者灸之,使其气复温也;热者灸之,引郁热之气外发,火就燥之义也。”
夏至以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、气温较高,白天温度多在30度以上。
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,俗话说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夏至过后,才真正迎来三伏天的高温酷暑。
盛夏时节,正值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,除了高温闷热以外,全国各地雷雨天气也逐渐增多。万物繁茂生长,需雨水滋润,夏日的午后和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。
高温高湿的时节易诱发中暑、湿疹、痢疾等疾病,养生应注重解暑除湿,兼顾护
夏至之后·三宜
吃面:暑热难耐,机体营养随汗液流失,出现食欲不振。吃一碗清爽劲道的面条,刺激食欲的同时,还能补充人体所需淀粉、蛋白质、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。 食瓜:民间有句谚语:“春吃芽、夏吃瓜、秋吃果、冬吃根”。瓜类大多清热利湿,有效补充热天流失的水分。 黄瓜、苦瓜、冬瓜、丝瓜、西瓜,都是消暑开胃、清火利湿的好选择。 清热:饮食应以清泄暑热为目的,适当吃些苦味食物,勿过咸、过甜。 同时,高温下人体出汗量随之增加,需加强补充水分,可以喝些绿豆汤消暑,但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的人群不宜多 至之后·三忌 暑湿:夏日炎炎气温逐渐升高,如果在高温下出现大汗、头昏、胸闷、恶心等症状,就要当心可能出现中暑。平时要注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,可以随身备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等以解暑。 发觉中暑,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,到阴凉、安静、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,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。 油腻:人的身体由于气血外张,脾胃机能相对减弱,饮食应以清淡、容易消化为主,避免大鱼大肉或高汤大补,以起到调理胃气、保养精气的作用。 倦怠:夏至时节高温高湿,人们体力消耗较大,常觉浑身乏力,提不起精神。 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,睡好“子午觉”,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,中午睡会儿午觉,来恢复体力。
节序轮替,季候到达夏的深处。
心怀热忱、认真生活,
下一季才会结出美好的果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