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有云:”端午时节草萋萋,野艾茸茸淡着衣“,又是一年端午临近,艾叶飘香之时,在这个热浪滚滚的节日里,吃一个粽子,喝一壶艾茶,在清凉的会所里做一个全身灸,着实是人生一大享受。不过,说起做艾灸,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的,中医认为端午是夏至源头日,也是”暑病“的初步,并认为暑病乃冬天寒邪伏藏体内,由暑气引发的伏热之病,因而在端午节前后,中医历来都有做”端午灸“的传统,利用时节极盛的阳气借艾灸通达体内,从而实现远胜平时的补养效果,实现冬病夏治。
天气湿热,艾灸祛内湿
端午灸经过时节阳气初步旺盛,加上经络的穴道在艾灸的刺激下,激起体内阳气,使脾胃之阳振作,风湿暑之邪不易侵略体内之阳,阻断了发病路径,然后到达伏邪不能触发。常运用于各类风湿之邪等疾,如夏天体虚易病、骨质疏松症、脊柱炎、寒性关节病、胃肠功用失调等症。
排湿排毒,艾灸首选
端午被认为是一年中“九毒日”的开始,古人认为农历的五月初五、初六、初七、十五、十六、十七、二十五、二十六、二十七为“九毒日”,因此在端午开始就一定要做艾灸、喝雄黄酒、插艾草等避邪驱毒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艾叶能灸百病”,用艾叶做施灸材料,有通经活络、祛除阴寒、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。“端午灸”具体操作是拿老姜放在找准疾病所对应的腧穴,再将艾绒置于姜上点燃,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以起到温通气血、扶正祛邪,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