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温通经络、祛湿散寒
寒邪、湿邪均属阴,为阴邪,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气血的运行,气行则血行,气止则血止,“寒则气收,热则气疾”,即气血的运行遇温则散,遇寒则凝,《灵枢﹒刺节真邪》:“脉中血向,凝则留之,弗之火调,弗能取之”。
艾灸通过艾的燃烧产生的热,荡涤风、寒、湿等诸邪对人体的伤害,使阳气恢复其温煦、推动之功能,加强机体气血运行,使气得温则行,气行则血行,气血运行得以通畅,可使浊血变清血,死血化活血。
可用于由于气血因寒湿而运行不畅,留滞凝涩引起的痹症、腹泻、脘腹冷痛、手足阙冷、痛经、冷激型荨麻疹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、寒冻疮等。
2、益气扶正、扶阳固脱
气属阳,有温煦、推动、防御、固摄和气化作用,是人体热量的来源,是推动和激发人体各脏腑、经络等组织器官运动的原动力,是防御外邪入侵、防止体内液态无故流失、促使机体新陈代谢的源泉,阳气虚损,则机能减退,御邪无力,则疾病扰之。
《灵枢﹒经脉》云:陷下则灸之。灸法可振奋机体阳气,艾叶即为纯阳之性,具有补气培本、回阳固脱的功效。
临床上多用于脾肾阳虚、阳气暴脱之症,如;大汗淋漓、脉微欲绝、久泄、遗尿、阳痿、脱肛、少腹冷痛、四肢冰冷、经期延迟、经色黯淡、痛经、子宫脱垂、阴挺、寒阙等。
3、行气活血,祛瘀止痛
中医学认为,体内之“瘀”,多因寒湿所致,经络不畅,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。
灸法的温热刺激可使气血调畅、营卫和谐,起到行气活血、祛瘀止痛的效果。艾灸可使浊血变清血,死血化活血。如风寒之邪引发的冷激型荨麻疹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等;寒邪引发的冻疮等,皆可治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