灸足三里穴: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
“足三里穴”
古称“长寿穴”,是足阳明胃经腧穴,位于犊鼻穴下3寸。足三里是全身的强壮要穴、急救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。凡脾胃功能失常、气血生化不足,气血亏损所致的脏腑、肢体虚证均可取本穴。灸足三里,可用于各种体质、年龄、性别的人群保健。现代研究还发现,艾灸足三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,调节胃肠功能,对血液成分(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等)、呼吸和消化系统均有良性调整作用。
施灸时间
每次10~20分钟,隔日施灸1次,每月灸10次。无病之人,可每周灸1次,或每月的月初连续灸4~6天。在气候变化剧烈之时应增加施灸次数,夏季可适当减少次数。
灸“三阴交穴”:赶走妇科疾病
“三阴交穴”
为足太阴脾经腧穴,位于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,是肝经、脾经、肾经的交会穴。是治疗妇科月经病、带下病、产后病以及男子不育的要穴,是治疗消化系统疾患的常用穴,常用于治疗各种失眠症。可以治疗遗尿、遗精、阳痿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不孕症等。
施灸时间
每次20分钟左右,每日或隔日1次,每月灸10次。
灸大椎穴:消退感冒发热
“大椎穴”
属督脉腧穴,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,在项下背上正中,为手、足六阳经与督脉交会穴。大椎穴为人体诸阳经交会之所,故能振奋全身阳气,鼓动、调节全身气血,对机体有强壮、补虚、培元的作用,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。艾灸大椎穴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,对于预防流感有良好的作用。
灸内关穴:宽胸理气
“内关穴”
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,手臂的内侧,在腕横纹上2寸,手臂内侧中间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。心包经始于胸中,下行至横膈膜,所以有宽胸利膈的作用,因此在内关穴施灸可使气随经络治膈肌,有宽胸顺气的作用,还能够调节心律,并能够调节心情。
施灸时间
每日灸2~3次,每次灸10~20分钟。
灸太冲穴:防止血压升高
“太冲穴”
位于足背侧,在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,是肝经上的腧穴,对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,如果经常艾灸此穴可防治高血压、头痛、头晕、失眠多梦等。艾灸此穴还能够补足气血,以改善有气无力的症状。
施灸时间
每日灸1次,每次灸20分钟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。
灸气海穴:调理冲任,益气补肾
“气海穴”
是膏之原穴,属任脉,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.5寸(2横指宽)处。气海穴位于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部位,具有调经固经、益气助阳的作用。对气海穴施灸,可使人体经穴畅通,经气充溢,身心舒畅,还可促进胃肠蠕动,强化消化功能。
施灸时间
隔日灸1次,每次灸10~20分钟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,7次为1个疗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