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前后人体阳气渐升,新陈代谢渐旺,经过一冬的藏收阴血相对不足,此时的人体正是阳气的时候,阳气充足后才可将邪气一并带出,使得慢性病迁延不愈的症状,得以快速解除或有效预防。
惊蛰补气,顺应自然
惊蛰之后天气转暖,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和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,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渐生,万物苏醒,阳气从此刻才算真正意义上开始升发。此时,人体应把握节气时机,解除束缚人体的生机,使其顺应大自然气机的正常规律,春升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!天人合一、顺应自然。
民俗有谚云:“惊蛰过,暖和和,蛤蟆老角唱山歌。”“雷打惊蛰谷米贱,惊蛰闻雷米如泥。”民谚如是说,惊蛰过后万物尚且如此,我们在养生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,补阳气是最重要的~~!
肝阳通气,健康之本
中医讲讲究肝为将军之官,是带兵打仗消灭敌人的,对于现代医学来讲,也就是与抗癌、抗毒、消炎息息相关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讲: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,取决于胆的什么呢?就取决于肝胆气的升发。也就是它是人体阳气能量的始发,故决定了其他十一脏腑的功能,所以尤为关键。
《素问·举痛篇》也说"百病生于气也。",中医认为肝阳通气,故舒肝通气,调节机体,使气血和调,人的精神才能愉快;若肝失疏泄,则肝不舒,气机不畅,精神抑郁,出现郁闷不乐,抑郁难解或开泄太过,阳气升腾而上,则出现心烦易怒等。
想让气血多起来,从什么时候开始呢?就是从惊蛰节令开始,犹如农民春天播种一样,不能错过节令,否则收成就不好,我们身体的气血能量也是如此!
艾灸补阳——惊蛰篇
传统中医认为惊蛰节气过后,春回大地万物复苏,才算是正式开启新的一年的养生序幕,惊蛰过后温度和湿度适中,人体皮肤毛孔逐渐增强开合,将人体的油脂和湿气排除,此时如果人体阳气不足,加上毛孔堵塞、过敏,就会出现青春痘、毛囊炎、红疹、咽炎、呼吸道感染等问题,因此“补阳”是春季养生的重头戏。
气短阳弱,补阳重点在于补气!三焦主一身之气,即元气、中气、宗气三者的结合体,是统管人体消化、吸收、排泄等功能的总和。气生足生阴阳,阴阳化万物,所以三焦对于人体尤为重要,保护好三焦首选穴位是阳池、外关、悬枢、三焦俞以及石门穴。
艾灸温补元阳,润阳补虚,如春季艾灸得当,则会为一年的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,春季的灸护三焦,可使气血充盈,阳气足,精血充,自然使人精力充沛,从而加强身体的抵抗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