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西医理论不同,对同一个病症,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,中医讲究经络脉学,固本培阳,西医讲究临床理论,有据可依,所以这也是中西医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。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现在夏天到了,很多的人一到春夏之际,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仲夏症状,针对这一问题,中西医也有不同的认识。
西医认为,仲夏之际,有的人会有过敏反应,比如,花粉症等“过敏体质”,而中医恰恰认为这种过敏反应,实际就是“阴盛阳衰”的体质,针对过敏体质这一问题:
【西医】
会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,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,为什么会这样呢?
这在中医看来,其实很简单,如果患者阳气尚足,用药物激发起来的阳气就可以消炎止痛,治愈疾病;但如果患者阳气不足,就会使被激发起来的阳气成为强弩之末,病邪被赶出一些就会停滞,寒邪外犯的过程就会出现所谓的“过敏现象”,若继续激发阳气,就会使患者虚脱。所以被迫中止使用西药,使症状反反复复。
【中医】
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,除药物之外,会使用艾灸的方法,“回阳救逆“恢复真阳来驱赶外邪,不会对真阳有过多的损伤。当被恢复的阳气将病邪驱赶出来,出现过敏症状时,可以继续源源不断地补充阳气对病邪进行驱赶而不是停止,直至“过敏”症状消失,病邪被完全祛除。
中医也讲究,上医治未病,艾灸是升阳固本的不二选择
爱灸堂多年的艾灸临床经验,总结以下几个穴位,对过敏体质的用户,有着不错的效果
【血海穴】
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。脾统血,故血海穴以治血病见长。《针灸大全》记载其别名为百虫窠。说明其具有驱风驱虫止痒之效。《医学入门》言其“善治一切血疾及诸疮”。
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主要与风邪有关。根据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的观点,艾灸该穴能收到调节气血,温经通络,养血润燥和祛风止痒之效。
取穴:在大腿内侧,髌底内侧端上2寸,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;屈膝取穴。
【风池穴】
风池属手阳明大肠经。艾灸风池穴既清肌肤之热,又清胃肠湿热,可起到搜风止痒的作用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故艾灸风池穴又能治皮肤瘙痒之肌表和内脏之湿热疾患。风池穴是驱除周身之风的常用穴,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中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。
取穴: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,当枕骨之下,与风府穴相平,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。
【肺腧穴】
为肺的背腧穴,属足太阳膀胱经。在解剖上其位于交感神经节附近,是呼吸系统的病理反射区,能激发相应的脏腑经气,调理阴阳平衡。肺腧穴具有调补肺气,补虚清热的功效,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。
取穴:肺腧穴的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.5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