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手也能看出身体健康状况?这可不是看手相,而是叫做手诊。手诊是通过对手的观察,判断身体疾病,了解健康状况。不过这里提醒您,手诊只是一种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的手段,有一定保健意义,可不能过于“神化”它的作用。
看常见的10种疾病,在手掌上是如何表现出来的~
看手掌初判健康状况
我们的手掌,就是一面健康的镜子。在我们的手掌上,对应着身体的不同区域。
看手诊的时候,要在自然光下。手不要放太高,也不要太矮,因为重力会对颜色有影响。
看手要先看颜色,一般人的手掌的确是红白两色的,在血管密集分布的地方显现的是红色,在血管分布相对稀疏的地方显现的是白色,但要注意的是:健康人的手掌显现的红色是淡红的或者粉红的,相见在淡红或粉红色中的白色是柔和、协调、自然均匀分布的。总之,健康人的掌色给人的感觉是荣润光泽、气色调匀的。
如果手掌某些地方白色、红色、青色、黑色、黄色特别突出,则可能意味着健康出现了问题。
1大鱼际偏红
心区位于手掌大鱼际区域,当偏红时,表明心区有火,可能会出现心烦、失眠、胸闷等状况。
中医认为,“心”地位高于“脑”,主管情感、意识,有“心神”之称,“心神”要潜藏在心血里,是以“心血”之阴,敛“心神”之阳,防止它变成“心火”,浮越出去。立秋虽已过,暑湿仍然严重,人易心火气大,情绪焦躁,艾灸养心仍要重视。
| 艾灸祛心火 |
心俞穴:位于背部,第五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有宽胸理气、通络安神之功。
膏肓穴:位于人体的背部,当第四胸椎棘突下,左右四指宽处(或左右旁开三寸),肩胛骨内侧,一压即疼。此穴有散热排脂、补虚益损、调理肺气之功效。
膻中穴:位于胸部,前正中线上,平第四肋间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。可理气止痛,生津增液。
神门穴:位于腕部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。有帮助入眠,调节自律神经,补益心气,安定心神等作用。
内关穴: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,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。有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之功效。
2中指下部分发红
中指指关节最下端对应的是头区,此处若是出现红色,一般是肝阳上亢,容易出现头胀、头晕、耳鸣、高血压等。
心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,,而血流变的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始发因素,一旦人的血液成分、血液功能、血液流动等发生病理改变,引发各类心脑血管病。而艾灸可以使全血比粘度、血浆比粘度、红细胞聚集指数、血沉方程K、总积分等均有明显下降,用艾灸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。
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可以艾灸:
足三里: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
关元穴:脐下三寸处。
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单灸上述两个穴位就不够了,必须根据身体状况,辩证施治,采用多种治疗措施,延缓或者逆转病理性发展,使患者尽快康复。
3小鱼际下端发红
小鱼际下端发红的人,往往血糖会偏高。中医讲阴虚内热,出现口渴、口干情况。尤其是30多岁的人,很可能出现血糖高的情况。这个地方发红,最好注意下血糖情况。如果血糖控制好了,小鱼际区域红色也会变淡。
| 灸一灸,按一按,血糖保平安 |
胰俞穴: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脾俞穴:足太阳膀胱经上,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肾俞穴:足太阳膀胱经上,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
4肝区偏青色
肝区如果略青,说明最近劳累或者思虑过度。如果青色重或者鼓起来,说明容易出现肝郁、脾气暴躁等。如果肝郁久了,很容易出现疾病状况。
可以用手在肝经区域从外侧向手心慢慢轻轻的往下推,推个10分钟左右。
5风湿区青色
风湿区位于大鱼际的下端部分。中医讲,湿气下沉,受凉后出现腰腿疼痛。此时,风湿区偏青,要注意保暖。
太阳为天之火,艾草为地之火,艾草释放出来的火和其它火是不同的,灸法以艾为热源,艾热进入人体后,随气血循环,具有自动找水并祛除湿气的作用,遇到人体某个部位的湿气、寒气,它会慢慢将湿寒之气逼出体外,这就是为什么艾灸能够温散寒气、活血行气、温通经络的根本原因。艾灸无疑是湿邪的一大克星。
6中指下端发青色
中指下端部分是我们的头区。年轻女性中指出现青筋,一般是偏头痛。
如果40岁以上出现青筋,不超过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,可能眼睛出现了问题。
但若40岁以上,青筋长度超过三分之一,则要考虑可能是脑血管硬化。
爱心视必康磁疗+灸疗,适用于早期老花眼和白内障。
爱灸堂案例分享
谢奶奶,八旬老人。眼睛黄斑区病变,来治疗前眼前一片黑,老人心情十分低落。做了10余次后,眼睛已经可以看清楚视力灯箱的E的基本形状。
当我们收集治疗案例的时候,老人拿起视必康磁灸疗仪对我们说:“这么好的产品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,让他们都能看见。”
7心区发青
年轻人可能是劳心过度,要注意休息,就能恢复。但中年人如果出现蚯蚓一样扭曲的青筋,就要注意保护心脏了,冠状动脉可能出现了问题。
8手掌中间有白色斑点
手掌中间是胃区,如果皮肤下出现明显的白色的斑点(普通人有均匀的白色斑点),一眼看出来和别人不一样,意味着你可能脾胃不好,胃有问题,会出现发酸、打嗝、怕凉。
脾胃虚寒的人在秋冬季节特别容易犯病,且犯病时不好治疗,许多脾胃虚弱的人们深表苦恼。
中脘穴:中脘,就在心窝处,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,常言说:“得胃气者生”,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。
足三里穴: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,长寿穴。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。因此流传着“ 若想胃里安,三里常不干”的说法。
关元穴:关元过去也叫玄关,就像人体腹部的一个阀门,有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的意思。
9结肠区红白点相间
结肠区位于胃区域旁边,此处若是出现红白相间小点,就是中医讲的泄泻,泄泻比较常见的是过敏性结肠炎,吃的不合适、遇冷就会拉肚子。
泄泻一证,以夏、秋两季为多见,以感受外邪,伤于饮食、脾胃虚弱为多见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中所说了:“泄泻之本,无不由于脾胃。”意思就是泄泻之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,湿邪困脾,肠道功能失司。所以艾灸调理泄泻,健脾除湿是根本。
10生殖区有白色
手掌最下端是子宫和阴道的位置,出现白色,一般容易出现痛经、不孕不育、子宫肌瘤等情况。
| 女人祛病要靠艾灸 |
1、痛经
艾是纯阳植物,艾灸时可以为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。因此,“对付”痛经,艾灸很有功效。
艾灸方法:月经来潮前2天,取关元、气海、曲骨、外陵、三阴交穴,每次选用3个穴,每穴施灸30分钟左右,连续艾灸4天。
2、妇科炎症
女人经常受到妇科病的困扰,最常见的就是妇科炎症。对这种疾病,艾灸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艾灸方法:对妇科各类炎症,艾灸的穴位大致相似,可以灸关元、子宫、归来、三阴交等穴位缓解症状。
4、手脚冰冷
很多女性怕冷,手脚冰凉,多是因为阳气不足导致的,艾灸可以起到滋补阳气的作用。
艾灸方法:艾灸足三里和大椎这两个穴位,坚持艾灸两个月,对温通经脉、改善虚寒体质很有帮助。
女性的很多病都可以通过艾灸来调理,没病时艾灸也是极其重要的保健养生方法,自古就是如此。
手掌只是健康状况的一个参考
发现可疑的还需进一步去医院做检查!
马云说
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现在健康产业
爱灸堂
艾灸养生领先品牌,专注健康15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