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指出:「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」。
你可能会问“既然秋天要养阴,为什么还要艾灸养阳呢?!”
《黄帝内经阴阳论》里又说:「秋天要潜阳,养阴」。也就是说,秋天的时候要把身体里的阳气潜藏起来,不能让秋天的燥气把阳气消耗掉,因为我们人体在冬天还要消耗大量的阳气呢!

那么问题来了:
《黄帝内经》提倡:「夏天要养阳,秋天要潜阳,冬天要养阴。」
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:夏天吹空调,喝冰镇冷饮食物,熬夜......不仅没养阳,反而还消耗了大量的阳气;那么冬天我们要消耗的大量阳气哪儿来?!
如果秋天和冬天按照《黄帝内经》的说法继续养阴,告诉你:你肯定阴阳失衡!
因此,现代人在秋天一定要温阳藏阳,以备整个冬天的使用!
核心点:
1:秋天用艾灸温阳藏阳
2:饮食泡脚等配合养阴;
1:秋季艾灸好处多
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,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。这时候也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!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收、养”这一原则。
艾灸具有以下四个作用
一是调和阴阳,中医认为,人体阴阳的平衡状态是决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,爱灸堂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,可达调和阴阳之功效;
二是温通经络,驱寒除湿,艾叶性温,点燃熏灸,使热力深达肌层,温气行血,故具有温通经络,散寒除湿、调理气血、宣痹止痛之功效;
三是行气活血,消瘀散结;四是温肾助阳,补中益气。
秋季五行属金,为肺,易燥,多艾灸肺经穴位及肺腧,风门。防止寒气入侵,是养肺的重要环节。秋天艾灸背部的命门穴、腰部的肾盂穴、肚脐下的关元穴、能温经通脉,补肺虚效果好。
艾灸作为温热之品,具有很强的温阳散寒的功效。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,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。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,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!
2:秋季宜艾灸这几个穴位
秋季天气转凉,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下降的趋势,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络,祛除寒湿,补益阳气,调和气血的目的,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寒气。
身体调理类
肺俞穴是肺气转输、输注之处。艾灸该穴对改善肺脏功能,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证候具有一定功效。如咳嗽、哮喘、咳血、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。
此穴主治头痛、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,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。另外,艾灸谷穴艾、足三里、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湿的功效。
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,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,例如腹泻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烧心、嗳气等。
体质改善类
灸足三里,得长寿的养生秘决,一直为古今医学大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。
中医认为,人体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。艾灸该穴位,可调理脾胃,补中益气,疏风化湿,增强抗病能力。
女性艾灸足三里则面色红润,常保年轻;男人艾灸足三里,则筋骨强壮,精力充沛。
关元穴有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之功,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。临床上多用于泌尿、生殖系统疾患。常艾灸关元穴,可起到治痛经、补肾虚、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。
恢复放松类
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,艾灸合谷穴,头痛、发热、口干、流鼻血、脖子肿、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。
膻中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,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。艾灸膻中穴,可以扩张血管,调整心脏功能,还可调节胸闷、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呃逆等症。
艾灸的作用很多,但由于个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,同时加上每个人体质的区别,在效果上也会存在差异。
3:秋季如何滋阴?
秋冬季,我们要多吃当季的食物,因为秋冬季出产的食物多数都滋阴。银耳、木耳、百合、山药、黑芝麻、板栗、蜂蜜、梨.....
推荐大家多食:银耳山药粥,有很好的滋阴健脾补肾的作用。
每天用艾草水或者热水泡泡脚后,搓搓整个脚底板,然后按揉双脚,不要找穴位,随便按,都可以滋阴。
小动作,大作用:用自己的一只脚的大拇指按另一只脚的脚踝处,也是很好的滋阴大法。
滋阴艾灸取穴:
肚脐、三阴交、太溪穴、太冲穴、涌泉穴
涌泉可以滋阴降火、宁心安神,有引火归元的效果,还可以补肾精;肚脐以上为阳,一下为阴,所以肚脐是调节阴阳平衡的一个要穴;《黄帝内经》:“三阴交、太溪补全身之元阴,水旺则锅不开,所以经云:壮水之主,以治阳光。”
坚持艾灸以上穴位一段时间后,嘴里滋滋生津!
马云说
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现在健康产业
爱灸堂
艾灸养生领先品牌,专注健康15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