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足太阳膀胱经
申时:15点至17点
膀胱经作用
从膀胱经的走行上看,从头到脚贯穿人体整个后部,为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。
堵塞可能会引起
感冒、手脚冰凉、头项痛、腰酸背痛、腿脚无力、抽筋等
案例
陈女士:
某个周末和自己的母亲一同逛街,享受欢乐周末时光,可能是因为老妈步行时间太久,老太太在街角突然间腿脚无力,右腿抽筋。恰逢当时的时间正好是下午16点20分左右,用艾灸的方法选取穴位疏通,每个穴位进行疏通10-15分钟,陈女士妈妈痛感随即逐步消失,腿脚抽筋现象逐步消失。
02
足少阴肾经
酉时:17点至19点
肾经作用
肾为先天之本,肾藏精,主骨生髓,精髓充盈则志强而骨坚。肾主水,司下焦之开阖,又主纳气。肾精受于先天,为生殖之源,肾气由肾精而化,为人身诸气之根,是生长发育的原动力,故称肾为“先天之本”。
堵塞可能会引起
腰酸怕冷、肾气弱、小腹冷痛、月经不调、各类肾病、失眠多梦等
案例
秦先生:
由于常年腰酸怕冷,秦先生已经不知道到访医院有多少次了,总是诊治不得志。
秦先生每天下午六点利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艾灸疏通经络穴位,经过一个月的坚持之后,腰酸怕冷的症状逐步彻底消失。
03
手厥阴心包经
戌时:19点至21点
心包经作用
《医学正传》说:“心包络,实乃裹心之包膜也,包于心外,故曰心包络也。”心包经的走向很短,而《灵枢. 经脉》对心包经的走向则说:“起于胸中,出属心包,下膈,历络三焦。”三焦指整个腹腔,“历络三焦”是心包经暗行之路,也暗合了心包经与三焦经的表里关系,同时说明心包经可以治疗上、中、下三焦的病症。
堵塞可能会引起
心慌气短、胸满憋痛、失眠乏力、冠心病、高血压等
案例
樊女士:
樊女士心慌气短,胸满憋痛,症状非常痛苦。灸疗师见此症,定穴施灸,结束后,樊女士开始不停的打嗝,而且打嗝声音非常大,持续时间长。最重要的是打嗝之后的樊女士,不再心慌气短、胸满憋痛,并且伴随着心情非常的愉悦。
04
手少阳三焦经
亥时:21点至23点
三焦经作用
《素问.灵兰秘典论》:“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。”
《难经.六十六难》:“三焦者,原气之别使也,主通行三气,经历五脏六腑。”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,消化吸收,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。
《中藏经》说:“总领五脏六腑,营卫经络,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;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,其于周身灌体,和内调外,荣左养右,导上宣下,莫大于此者。”可见三焦既主导着气的运行,也有调节水道的重要作用。
堵塞可能会引起
烦躁、易怒、偏头痛、一侧耳鸣、肾虚等
案例
续女士:
在过去的五年中,常晚上十点偏头痛,这一病症让她十分苦恼、烦躁。了解经络疏通与艾灸后,坚持艾灸疏通,坚持到第十天之后,惊奇的发现,晚上偏头痛的症状消失了。
后续坚持耐心疏通一个月之后没有再复发。
05
足少阳胆经
子时 :23点至1点
胆经作用
疏理胆经能增强胆汁分泌,有助消化排毒,更主要的是,能够舒解肝脏的郁结。《素问. 六节藏象论》说:“凡十一藏取决于胆。”《素问. 阴阳离合论》:“是故三阳之离合也,太阳为开,阳明为合,少阳为枢。”
堵塞可能会引起
口苦、易怒、心慌、易醒、胆囊疾患、偏头痛等
案例
阎女士吃过早饭之后不到半小时,感觉自己胆部开始隐隐作痛,再过十分钟之后,开始剧烈疼痛。
来艾灸20分钟过去之后,阎女士痛感渐渐消失。40分钟之后,基本无碍。 阎女士倍感神奇,现坚持艾灸中。
06
足厥阴肝经
丑时 :1点至3点
肝经作用
肝主藏血,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。休息和睡眠时,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应减少,大量血液就归藏于肝,所以《素问.五脏生成篇》说:“故人卧血归于肝”。
堵塞可能会引起
巅顶头痛、眩晕、高血压、烦躁、易怒、月经不调、乳腺增生等
案例
乳腺增生,现在已经成为女性的流行病了。也有很多女士因为这一病症,四处求医问药。郭女士自身患有乳腺增生已经有十余年了。
郭女士每日坚持艾灸疏通。坚持了3个月,乳腺增生一点一点的变化,让郭女士非常的欣慰,欢喜。半年过后,她已经和乳腺增生彻底告别了。
爱灸堂火力定灸经络疏通法
温通:湿气性属阴寒。古文《内经》说:寒者温之;中医上讲“温则通,通则不痛”,艾灸实际上就是达到温通的效果。可温热肌肤、行气活血等。所以,艾灸温法是治疗瘀堵的最根本大法之一。
理气:如果体内之气走得不顺,也容易生湿气。湿气会阻碍气的运行,湿则凝,凝则瘀,瘀则堵。因此艾灸理气,就是要祛除经络瘀堵的根源,让全身气血通畅。
马云说
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现在健康产业
爱灸堂
艾灸养生领先品牌,专注健康15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