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
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节奏的改变
肾病突然变成了一种高发病
而且它的发生不分年龄,不分男女
已经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又一大恶魔


数据显示,慢性肾病在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10%,在这些患者当中,约有1%~2%会发展到终末期,即尿毒症,对健康的威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十分大。
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早早预防,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慢性肾脏病很多早期没有症状,但并不是绝对没有症状。有些人夜里老睡不好觉、不停起夜小便,早上起来眼睑浮肿,觉得腰酸……这都可能是肾脏出问题的“信号”,这时候就要警惕起来了。

生活中,低盐、低蛋白和低嘌呤饮食的理念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已经逐渐深入人心。但具体到每日三餐,许多人依然懵逼,一不小心就陷入误区,不知不觉伤了肾。到底怎么吃才能尽量达到低盐、低蛋白、低嘌呤的目的,以减轻肾的负担?

很多人知道肾不好要低盐饮食,因为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,合并高血压的风险越来越高,除了合并高血压,还可能伴有水肿、小便减少、心功能不全等。盐摄入多了,可以导致血压升高、水肿以及心衰的加重。所以,低盐更是日常饮食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纪律。

正常人盐的摄入量是每人每天5~6克,大概一个啤酒盖装满那么多。如果有高血压、水肿、心脏病,低盐饮食的限制更高,大概是每人每天摄入3克左右,也就是装满半个啤酒盖的量。不过,低盐饮食不能只盯着自己每天做菜放了多少盐,还要看哪些调味品里含有盐。比如蚝油、生抽,全都含盐量很高,即使你做菜不放盐,但加了很多这类调味品,同样会严重超标。
盐的化学名叫氯化钠,我们平常讲的低盐饮食,严格来讲应该是低钠饮食。很多人都忽视了味精吃多了的影响。味精的化学名叫做谷氨酸钠,也是不少家庭常用的含钠调味品。慢性肾脏病患者千万别以为做菜少放点盐,多放点味精就行了。另外,现在大家生活好了,有些人喜欢吃零食,比如饼干,以为吃甜饼干就没盐。其实甜饼干、甜面包里全部都放盐的,建议一定要控制好量,尽量少吃。
既然含盐的调味品、味精不能多放,食物提不起胃口、吃不下怎么办?咱们可适当放点葱、姜等,这些辛香味道的食材可帮助刺激食欲。

对于已经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来说,高蛋白的摄入易加重肾脏负担,就以体重60公斤以例,每天的蛋白摄入量大概就一两左右,一般吃二到三两的瘦肉就足够了。
严格控制每天蛋白的摄入量可延缓肾衰竭的进展,但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。所以,低蛋白饮食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摄入优质蛋白。豆制品所含的优质蛋白不够,为了避免营养不良,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坚持低蛋白饮食的同时,尽量摄入优质蛋白。动物蛋白就是优质蛋白。

也就是说,要适量吃肉类、鱼类获取蛋白质,不吃豆制品,因为豆制品所含的蛋白质相对较低。不过,海鱼含盐量高,有些嘌呤含量也不少(如沙丁鱼、凤尾鱼、鳗鱼、带鱼),应尽量少吃。
除了肉类、鱼类,很多人每天喝牛奶,认为牛奶也补充了蛋白质。其实牛奶95%的含量是水分,蛋白质含量很低,慢性肾脏病患者千万别把它当成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。
低蛋白饮食,肉不能多吃,牛奶也不能作为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,那么,炖些肉汁喝、不吃渣会不会好一点?其实蛋白质是不溶于水的,单喝肉汤是不行的,肉渣也要适当吃一点,才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。

尿酸升高是慢性肾脏病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,痛风、高尿酸血症甚至可以导致肾衰竭。所以,肾不好,要控制好尿酸,防痛风来“添乱”。
一讲到预防痛风,很多人都知道要多喝水,但大概要喝到什么程度才够呢?成人每天尿量要达到1500毫升左右,才能尽量通过尿液把尿酸排出体外。有些人习惯喝茶,如果没有明显的水肿,尿酸也不高,适当喝淡一点的茶确实有助于利尿,但不宜喝浓茶。
很多人还知道防痛风要少吃海鲜和动物肝脏,因这些食物嘌呤含量很高,很容易诱发或加剧痛风。所以,为了身体健康,还是管住嘴吧。另外,不少嗜辣如命的患者喜欢吃火锅,涮完火锅后,很多人还喜欢喝上一碗味道鲜美的锅底“高汤”。

这碗“高汤”里暗含着大量的嘌呤和脂肪,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,特别是伴有痛风或高脂血症、高尿酸血症的人,喝下去简直就是“雪上加霜”。还是浅尝辄止吧。

最后给大家介绍两个中医里护肾的好方法!




谷道即肛门,古人将肛门称之为“五谷残渣之泄道”,而“撮”就是做肛门收缩上提之法。“撮谷道”是传统养生法,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,不受时间、地点、环境的限制,或蹲、或站、或坐、或躺皆可。具体方法是:缓缓吸气同时提肛连同会阴一起上升(忍大便状),停留10秒钟,呼气时轻轻放松,每次反复5分钟,以小腹部产生温热感为宜,每日3~5次。


艾灸是养肾的高手。艾灸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特色疗法,可有效调理人体多方面疾病。艾灸补肾养肾疗法自古被中医大家所推崇。肾阳虚的艾灸穴位:命门,关元,肾腧等。肾阴虚的艾灸穴位:涌泉,太溪,肾腧等。此外,灸神阙穴、气海穴也有补肾功效。爱灸堂回阳固肾灸具有独有的双向调节的功效,可匡邪扶正、祛湿除寒、引本归元,解决肾阳虚或肾阴虚或两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