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摄图网 高湿的三伏天既是最坏的时间,也是最好的时间。三伏天,最容易给之后的秋冬留下病根,但也是治“冬病”的最好时机,用好了事半功倍。
何为“冬病”?何为“夏治”?你需不需要?
▼
冬病夏治,本质上是预防医学、时间医学的一种具体运用。大家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理解。
第一,首先要理解“冬病”。“冬病”,就是冬天爱发作的病,比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(简称:老慢支),入冬了容易不停的咳嗽、咯痰,甚至气喘。支气管哮喘也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病。还有冻疮,肯定是冬天发的。另外,就是虚寒体质。虚寒体质,这虽不是什么疾病,但冬天特别难受,比如特别怕冷,自觉寒气都钻到关节里了,关节又冷又痛。因为在气温高的时候没有不适,或者叫不犯病,温度低了,也就是冬天,就犯病了,所以也可以说是“冬病”。再有,有些疾病一般都是一年四季平均地发生的,没有什么季节性,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就冬天发作。那么,对他们来说,这也可以算“冬病”。
第二,既然是“冬病”,为何要“夏治”?因为这些病,都是反复发作的,每年到了冬天就发,或者就加重。今年发了,即便控制了,明年还得发。怎么办?比如,老慢支发病了,西医用抗生素、激素、平喘药、化痰药,用上去,现在虽然发作控制了,但明年还是要发。怎么办?古人就想到要预防。怎么预防?就是冬病要夏治。也就是说,冬病发在冬天,夏天其实并没有发,但还是要干预。
第三,刚才说的其实是“冬病”要预防,除了冬天也要治,但为何要特别突出“冬病”要“夏”治呢?这就是时间医学的原理,也就是说某些病是有其最佳治疗时机的。因为老慢支、哮喘,主要是虚寒的患者多;冻疮,属于局部有寒;还有虚寒体质的人,总之都属于寒证。夏天,大自然的阳气最盛,人与天相应,人体的阳气也最盛,我们要借大自然的力,来帮助我们,那就利用一年四季当中阳气最盛的夏季来治疗。通过艾灸等,来扶助与调动人体阳气,以抵抗、驱散寒邪,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。
三伏天“冬病夏治”和艾灸是绝配,也是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!
艾灸:从《黄帝内经》时代及至后世医家,多从火、热、气血流通等角度来论述灸法的作用特性,古人认为火、热是艾灸温通的刺激特点,通调气血是灸法温通的主要效应,皮部、络脉是艾灸直接的作用部位,皮部、络脉联系表里、贯通营卫、渗灌气血的功能确保了艾灸刺激于外,调节于内的作用。而三伏灸则是利用天地阳盛之时发挥艾灸火热温通刺激的功效,达到治疗冬病事半功倍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