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高温势头愈演愈烈,全国各地拉响来源摄图网
夏天的主气是暑,就像冬天的主气是寒,夏季让你生病的主要嫌疑犯是暑,不管是暑湿还是暑热都是暑邪。而且暑邪作案有明显的时间,夏至以后,立秋以前。
那么,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的气候特点是什么?炎热+潮湿
中医把暑邪致病的特点总结为 暑邪 1、炎热 2、耗气伤阴 3、多夹湿邪
第一点:炎热
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,当暑邪伤人的时候,人往往会表现出阳热的症状。
比如在烈日下暴晒后会出现:发热,面部红赤,出大汗,烦渴,严重时还会出现人突然昏倒,甚至不省人事,四肢抽搐等。
这种暑热之邪该如何对付呢?最简单的就是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。此外,可以适当喝一点清热解暑的绿豆汤、酸梅汤等等
第二点,耗气伤阴
因为炎热夏天里人常常会大量流汗,流汗过多势必会导致人体耗伤大量津液,人一旦出现津液亏损,就会表现出口渴,想喝水,尿赤短少,有些甚至会出现心烦闷乱。
排汗的同时也会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,这种热量从中医角度看是“气”,也就是说,大量出汗会耗(伤)气。中医称为“气随汗泄”,所以流汗多了以后,人会觉得无力,心慌(心阴不足),甚至严重时会突然昏到、不省人事。这就是典型的中暑了。
到了这步,差不多就是耗气伤阴,气阴两亏了。
艾灸是用火调动人体的气机,调体已经出现不平衡的各系统功能,灸是补纯阳的。元气足,气血寒热虚实自会调和。
【补气穴】气海、足三里、脾俞穴
每穴艾灸10-15分钟,以皮肤潮红为度。如果没有气虚症状,单纯做预防保健的话,可以只选一穴施灸即可。
第三点:暑多夹湿邪
夏天多雨水,本来就又热又湿,所以暑邪常常勾搭着湿邪共同犯案。这种夹湿的暑邪简称暑湿,同上面讲的单纯暑邪(暑热)所致的中暑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症状:
中招暑湿会表现出:
发热,或长期低热不退
倦怠困重,胸闷,不欲饮食,恶心呕吐
腹泻或便溏不爽,小便短赤等
湿为阴邪,像上面这种夹湿的中暑也称为“阴暑”,需要解表散寒,化湿和中。
艾灸祛湿,前几天的文章刚讲过,今天再说一遍,艾灸祛湿一般遵循的原则:
1,健脾健胃益肾宣肺。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,虽首责脾,实非局限在脾。因为艾灸具有整体性,所以艾灸祛湿的时候,必然会用兼顾健脾健胃、利水渗湿,同时兼顾脾,肺。
2,生发阳气,驱逐湿寒。利用三伏天借助外界的阳气和艾灸的阳气调理身体,人体阳气生发,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里说:"阳者卫外而为固也",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,阳气生发,湿邪退散,三伏灸能够在一年中最大限度地祛除湿寒。
大热天祛湿大家都知道了,会有人问为什么会要散寒呢?这么热的天,会有寒吗?
答案是肯定的。
现在人大多贪凉,24小时在空调间里,凉气闭住了毛孔。一方面散热也散不透;一方面汗也出不透,湿就留在了体内,寒湿会在里面互相夹杂。尤其是在浑身是汗的情况下,对着空调吹,更容易引寒邪上门。
除了空调带来的寒邪,很多人大热天喜欢吃冷饮,凉菜、冰啤酒、冰西瓜……于是,脾胃中的寒湿就更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