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夏,天气又热又粘
离开电扇空调,简直寸步难行
食欲不振,气短乏力,心烦上火
整天无精打采,也是很焦虑了
如何避开毒辣暑邪带来的困扰
让身心都清润起来呢?
你是否注意到,总有些人比一般人更怕热,非常容易出汗,稍微动一动就大汗淋漓,但到了冬天,又超级怕冷,手脚冰凉,躲进被窝都热乎不起来,这是因为体内寒、湿气重的缘故。
夏天人体阳气外发,伏阴在内,此时应该养护阳气。如果夏天不注意保暖,寒邪同样会侵袭体内,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。
彻夜的吹空调,洗冷水澡,无节制的吃冷饮,捧着个冰镇西瓜当晚餐... 这些行为都是极易损伤阳气的。
不仅如此,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,由表入里,慢慢侵犯到经络、关节,导致风湿病、关节炎等,也可能让慢性咳喘、鼻炎到冬天更加严重。
与古人相比,现在人的避暑方式太注重追求享受,反而忘记了如何善待自己,可以说是「不养反杀」「不养阳反收阴」,故意和自己身心的真实诉求作对,从而落下了不少的病根。
因此,人体要顺应自然,该热的时候就得热,该出汗就得出汗,夏天适当艾灸即可出汗祛病保健,百益而无一害。夏天不热着过的话,势必要生病。
暑热,是夏天最主要的气候特征,万物都在发散蒸腾,人也是一样,出汗就属于发散,同时也是消耗。
虽说出汗能帮我们把体内的垃圾都排泄代谢出去,但问题是消耗得多了,人体耗损过度又容易出现气短、乏力,口渴咽干、心烦上火等气虚、阴虚的症状。
所以,夏季遇到的养生问题,就是如何在要求发散的情况下,弥补容易出现的气阴不足甚至气阴两伤。
艾灸是可以双向调整的,既可以补阳,气阴不足甚至气阴两伤之人在艾灸的时候,有可能上火严重,甚至是一轮又一轮的上火表现。随着艾灸的深入,艾灸会帮助你改善阴虚的状态,从而使你的阴阳平衡。
艾灸滋阴的一个案例
日常心神不宁,口干口燥。今天一早去做了艾灸,灸完几个穴位当时就觉得口内不那么干了,1小时候开始觉得原本非常干燥的鼻腔也比较滋润,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,即便开着加湿机都没有这么舒服过。这个上午到吃完午饭以后,嘴里都湿润润的。要知道我以前总是口干口苦的。而且今天也没有热别多喝水。
另外,中途觉得头顶百会开始发紧,两大腿正面的胃经区域都温热温热的,快灸完时,两侧膀胱经靠近胯骨的地方开始发痒。另外就是今天原本很冷的左腿左脚感觉温暖很多,尤其是左脚和左小腿膝关节以下的部位,不觉得发冷了。
农历6月,是一年的中轴,对于人体而言,中轴就是我们的脾胃。脾胃就像是五脏的「食堂」,它的正常运转,能把食物化作水谷精微,运化到五脏六腑,它环境不好,其他四脏也不好受了。
夏季,人体的肝胆之气非常容易疏泄太过,出现有升无降的失调状况,后果就是导致胃气不降了,也跟着胆气肝气一起上逆...
在这种情况下,除了容易发火,心情不爽之外,还会导致人体中气不足(脾胃虚弱),出现食欲不振,呕吐,消化不良,乏力的症状。
想把宣泄太过的肝胆之气收回来,可以去药店买一些乌梅,煮一锅简化版酸梅汤。
简化版酸梅汤 ● 材料: 乌梅4-5枚,白糖100g ● 做法: 清水洗净后将乌梅放入砂锅,取水1500毫升,浸泡2小时,大火煮开,转小火约继续煮30分钟时,最后放入白糖,趁温热服用。 ● 功效: 生津止渴,开胃消食,滋养肝脏,帮助脾胃消化。 ● 注意: 不宜冷饮,女性经期、孕妇产前(产后)时期忌食。
夏季喝些酸梅汤,能很好补充因炎热出汗流失的津液,特别是因暑热伤津,总是口渴的人,来一碗温热的酸梅汤,能很好的生津止渴,提神解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