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温--夏热--秋燥--冬寒,四季皆有主题。只要一入秋,很多人开始感觉鼻子干燥,皮肤干燥,怎么破呢?
多补水,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艾粉儿,入秋后,都把自己当成水牛灌了,却还是感觉整个人皮肤很干啊。
对于秋季皮肤干燥问题,除了多补水
还要润肺!
一定要润肺!
为什么?
春天的主气是什么?风,春天的风裹挟着沙,缠缠绵绵到天涯。
夏天的主气是什么?暑,到处是暑气熏蒸烈日炎炎。
那秋天的主气呢?燥,尤其北方那种干燥的秋风,刮到脸上时就像用刀片在割一样。
这种秋天独有的燥邪有二个特性
第一,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
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:口鼻干燥,咽干口渴,皮肤干涩,头发干枯,小便短少,大便干结。中医称之为:燥胜则干
第二,秋燥最易伤肺
肺主管呼吸又外合皮毛,开窍于鼻。也就是说。我们的皮肤与肺有着密切关系。
肺随着我们一呼一吸,会带动津液润泽和滋养我们的皮肤和毛发。而且肺控制着毛孔的开阖决定者皮肤毛孔的排泄。
当肺出现问题毛孔排泄不畅,就会出现各种面子问题,比如痤疮和疹子。想要皮肤光洁,润泽,不干燥,一定要肺好。除了管呼吸,水液输布等等等,肺是一个管得特别宽,特别多的脏器。
可是,它管得宽,管得多,不代表它特别能扛。肺是个矫脏,极为娇嫩而且肺喜润而恶燥。
也就是说
肺灰常不适应燥气横行的秋天
很多人秋天会出现干咳,喘息,胸痛……这其实都是燥邪伤肺,损伤肺津,肺气不降反逆的表现。
说白了
接下来的秋燥
你若想:
不口鼻干燥
不咽干口渴
不皮肤干涩
不头发干枯
不小便短少
不大便干结
不干咳
那就一定要润肺
怎么润呢?
黑色入肾,黄色入脾,白色入肺
很多白色的食物都是润肺的
比如银耳,百合,杏仁,莲子,莲藕,梨
给大家一个食谱吧
-百合雪梨银耳汤-
食材:大半个百合,适量银耳,1个梨
方法:银耳加水煮沸后用小火煮一小时。
倒入梨、百合小火煮15-30分钟。
TIPS:银耳提前泡发,洗净掰成小片,煮的软软糯糯的,
把胶质都炖出来,这个是非常润肺的。
秋燥引起常见病的艾灸方法
-
秋季常见病1:感冒
取穴:大椎穴,风池穴
作用:温阳散寒,疏通太阳经。
-
秋季常见病2:鼻炎
秋天,气温变化无常,冷空气一来,很多朋友鼻炎、过敏性鼻炎又发作了。肺开窍于鼻,鼻炎的问题属于肺寒重,且胃经起始点“起于鼻,交頞中”,与长期的脾胃虚也有关系。
取穴:肺俞穴,迎香穴,足三里穴
作用:温肺散寒,扶正祛邪。
-
秋季常见病3:咳嗽
进入秋季,呼吸道的防卫能力会减弱导致病情加重。很多朋友,特别是老慢支、肺气肿、支气管炎患者,表现的主要问题是咳嗽、咳痰。受秋燥的影响加上肺气得不到很好的肃降,则容易引发此病,
取穴:肺俞穴,列缺穴,合谷穴
作用:理肺止咳。
-
秋季常见病4:便秘
中医上,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气肃降不及,容易影响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,从而引发便秘。
取穴:天枢穴,支沟穴,照海穴
作用:调畅通便。
-
秋季常见病5:腹泻
现代人脾胃虚弱,气候变化无常,受寒容易拉肚子,脾失健运是关键。
取穴:关元穴,大肠俞穴
作用:健脾利湿,调肠止泻。
-
秋季常见病6:皮肤干痒
肺气,通于秋,肺合皮毛,肺气宣降能力不及,津液疏布障碍,容易引起皮肤的干痒。
取穴:曲池穴,血海穴。
作用:祛湿止痒,温阳生津。
-
秋季常见病7:关节炎
进入秋季,一方面暑湿蒸腾,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,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。
取穴:阿是穴
作用:疏经活络,通痹止痛。
-
秋季常见病8:牙龈出血,眼睛干涩
秋天偏燥,人体津液水平不足,容易虚火上炎,造成牙龈出血,眼睛干涩。
取穴:太溪穴,合谷穴,三阴交穴
作用:引火归元,增津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