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燥,秋燥,燥作为秋天的主气不得不防,这两天我们就如何润燥给大家做了详细介绍:
今日处暑,秋天的气息其实还没那么浓,燥的主气尚未显现出来。其实这个时候大家最大的感受是:
这是一个相当错乱的节气,暑、寒、湿、燥,各居其位,不分主次,无法捉摸,没有定数……暑湿抓住末伏的小尾巴流连未去,一早一晚已是天凉好个秋。
它们还会随着你的心情变化,与你的心同气相求。
比如,心一急,会觉得又热又燥;而一听到什么沮丧的消息,又会觉得秋意寒凉……这段时间,人很难真正地秋安,反而更可能愈发地神经。。
这是气运从夏到秋转变所必经的阶段,而主管这一转变的,是中土之官——脾。脾居中焦,能升降气机,不断将水谷精微输送至脏腑经络。
就像土地能生化万物、长养万物一样。
所以,在这错乱的季节转换时刻,除了润燥,一定要照顾好脾的功能,这段时间比较重要的运化水湿、宣降肺气、滋养五脏……它都会帮你做好。
脾虚要艾灸的穴位有:中脘,神阙,足三里,百会。
中脘穴:中脘穴位于任脉上,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(当脐中上四寸)。
《经穴选解》中说:“中脘穴在胃之中,当胃小弯处”。所以它基本可以用治一切脾胃病症。不光如此,它还是腑会,所以对六腑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。取穴时取仰卧位,按压多有酸胀感。
艾灸中脘和胃健脾,降逆利水。慢慢地食欲都会变好很多哦~
神阙:就是肚脐。又名脐中,是任脉上的要穴。神,指先天或父母,阙,指牌坊,连起来就是先天的印记。
肚脐就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,也就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。灸之则能让人体之中该升的升,该降的降,从而使人体阴阳平衡,气血和畅
补夏虚+兼顾脾胃=不易厚腻进补!
“壮火食气”,过于炎热、过于漫长的夏天,会把人的气耗散掉,会过早烧干体内的津液和血。
夏天阳气鼎盛,却也是元气损耗最凶猛的一季。一夏无病三分虚,是时候小补回来了。
但还不能贴秋膘大补肉食,因为秋天的前半部分湿气还比较重,尤其是南方地区湿热交加,如果在这时候吃一些热量高油腻的东西,脾胃很难消化吸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