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不排寒,一切都白谈!
万病由寒起,寒从脚根生!
树老根先死,人老脚先衰!
女人不排寒,定有小肚腩!
女人不排寒,风湿追肾盘!
女人不排寒,肿瘤身上缠!
女人不排寒,手脚一身寒!
女人不排寒,抑郁很麻烦!
女人不排寒,月经常头痛!
女人不排寒,生育很艰难!
女人不排寒,青春不复还!
女人不排寒,长寿离的远!
袪寒、袪湿、排毒!养生!女人一定要对自己好才是爱
女人的问题,终究是一个“寒”字。瘀滞、头疼、月子风、怕风、怕冷、痛经,追查起因,必然是——寒。
一个温暖的女人,看上去一定比同龄人年轻,因为她体内的温度够,气血通达,气色就好,也因为气血没有纠结,所以性格也温暖……然而气血不畅会导致怕冷,寒冷又会加剧气血不畅,如此恶性循环。。
一级寒湿:在表皮,症状:皮肤骚痒,长湿疹
二级寒湿:在肌肉,症状:酸,困,累,乏,如肩颈肥厚,酸困,腰酸 乏力,关节酸困,
三级寒湿:在骨骼,即是骨寒湿,症状:肩周炎,颈椎病,肩痛 .硬,腰痛,风湿关节炎,变天关节就痛。
一: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
-
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
寒为阴邪,我们容易理解,按照阴阳学说,热属阳,寒属阴,寒邪致病首先就有寒相。最明显的寒象——恶(wu)寒,另外是局部出现冷感,比如胃有冷感、子宫部位有冷感,又或者局部冷感虽不是很明显,但是喜欢温暖,或者遇寒加重,这种就叫作寒象。
为什么寒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?
▽
阴阳对立是制约的,按照这一原理,阴多了阳就会减少。寒既然为阴邪,所以就会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,阳气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气化作用。所谓气化是促进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。
缩小一下范围,在感受寒邪之中,最容易受影响的是水液代谢,所以阳气受伤很容易表现为分泌物、排泄物清稀,比如鼻塞流清涕、咳嗽、痰白清稀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清稀、呕吐物清稀等等。
-
寒性凝滞
凝滞指的是凝结、阻滞不通。主要是对什么有影响呢?主要是对血。
举个河流的栗子,你们感受下
河流一到冬天就结冰,为什么?因为温度下降了。
所以寒性凝滞经常指的是体内的血因为寒,而运行不流畅,停留在局部。一停留在局部就容易出现不同部位的局部冷痛,痛的特特征是得温则减,遇寒加剧。
-
寒性收引
收指的是收缩,引指的是牵引。寒的收缩牵引主要表现在哪里?一是毛孔的关闭,其实这是一种物理现象——热胀冷缩,毛孔一关闭,在人体就表现为不容易出汗,表现为无汗。
另外一个是经络筋脉的收缩,筋脉在受寒的情况下有时候会出现收缩。同时在经脉方面就容易出现脉象上讲的脉紧,所谓紧是摸脉象时指下的感觉,像拉紧的绳索一样,因为被牵引、拉紧了。
二:艾灸不排寒,一切都白谈
暖食养肠胃
女性体质属阴,所以不要贪凉。即使在夏季,女性朋友也不要贪嘴吃过多的冷饮、寒性瓜果等寒凉之物。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再吃,在吃冷食之前最好先吃一些热食“垫底”。平时也应该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,如红枣、黄芪等。
夏季贪凉易引发畏寒。胃寒,是指脾胃阳气虚衰,过食生冷,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症状。主要是因为:脾胃阳气虚衰;腹部受凉;过食生冷;劳倦伤中,复感寒邪,导致阴寒凝滞胃腑。
胃寒艾灸方法!
①脾俞、胃俞:腹为阴,背为阳,脾俞、胃俞是脾和胃的背俞穴,是阳气进入脾胃的通道,调理胃寒首先就要灸它们。
②中脘:中脘穴处于胃的中部,有温中健脾、行气止痛的功效,胃寒必灸,可直接取到直接温胃的作用。
③神阙:热力承受强,常灸可补中气。
④足三里: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,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,艾灸它可补充胃气,以对抗胃寒。
⑤胃痛、呕吐时加:内关、梁丘,此二者可止胃痛。
-
暖体护子宫
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,“只顾风度不顾温度”的直接后果就是月经不调和痛经。此外,还要注意鞋袜要宽松,以免穿得过紧妨碍血液循环。
当然,锻炼也是必要的,正所谓“动则生阳”,适度的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,可以疏通经脉、调畅气血,使全身温暖起来。
宫寒艾灸方法!
①关元穴: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,补虚益损。对阳气不足,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,具有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的作用。
②神阙穴: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。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,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,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。
③气海穴:灸此穴对月经不调、崩漏、不孕有防治作用。
④命门穴: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,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、习惯性流产等。
⑤三阴交: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。所谓“妇科三阴交”,灸此穴对女性宫寒、妇科问题都有功效。
暖心驻容颜
除了身体,还要注意暖心。都说爱笑的女人最美,女人的情绪、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是全方面的,过于消极和容易发脾气,也会加重身体的寒性,所以,保持正面、积极的态度,可以让自己从里到外都暖起来。
艾灸“开心穴”,杰出烦闷、焦躁情绪
气闷时,灸灸膻中穴
睡不好时,灸合谷穴
烦躁时,灸包心经
焦虑,灸劳宫穴和风池穴
暖脚驱寒气
双脚是女人的“第二心脏”。女性每天睡前用40℃左右的热水泡脚15~20分钟,不仅能暖身,还能促进睡眠。要注意的是,泡脚水不能太浅,至少要没过脚面,效果会更好。艾灸脚底涌泉、太冲、太溪等穴位具有非常多的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