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有脚,像树有根。树木如果枯朽,一定是根已枯朽;人的衰老、死亡,也是从脚开始。反过来说,只要脚是暖的、通的,人就健康、长寿。
脚底有很多反射区。把两只脚并在一起,它可以投射出五脏六腑各个组织器官。
脚底与身的总的对应关系为——头部对应脚趾,胸部对应脚掌的前半部,腹部对应脚掌的中部,盆腔部对应脚跟。
也就是说,把脚竖起来,脚底就可以看成一个直立的人从头面到盆腔的部分(这也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)。
把握了这个总原则,再去找具体脏腑、部位的反射区,就容易多了。详情如下:
头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全部在脚趾上。额窦(相当于前额和颅顶)的反射区在各个脚趾的趾端;眼睛、耳朵以外的头部器官,比如大脑、垂体、小脑、脑干、三叉神经和鼻子等的反射区均位于脚大趾上;颈项的反射区位于脚大趾的根部;左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右脚,右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左脚。
胸腹部与足反射区的对应关系是,胸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在脚掌前半部,左肺的反射区在左脚,右肺的反射区在右脚,心的反射区位于左脚。
腹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在脚掌中部。处于中分线的胃、胰腺、十二指肠、小肠等器官在左脚、右脚都有反射区。而左肾和脾的反射区在左脚,右肾和肝、胆的反射区在右脚上。
从脚底经过的经络,只有肾经这一条。肾经是从脚内部脚小趾靠下的位置起始,内行到达脚底的涌泉穴,所以涌泉穴是肾经在体表的第一个穴位。
下面进入经络循行的学习,先来个长长的肾经循行图:
1、涌泉穴 经气涌出如泉 坐标:足底部,第2、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上1/3处 擅长:开窍,降逆,调理高血压、失眠、癔病、神经性头痛等
从脚小趾下方开始的肾经气血如地下水,到达此穴后涌出体表,像一眼泉水,该穴因此被称为涌泉。
涌泉是急救穴之一,和神阙穴一样是「会吃药的穴位」,艾灸、按摩、足浴都是对它很好的保健方式。
2、然谷穴 肾水里燃起一把火 坐标: 在足内侧缘,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擅长:调理烦躁口干、咽喉肿痛、糖尿病、月经不调等
从涌泉涌出后,肾经从脚内侧上来,到达然谷穴。然谷穴是肾经上的萦穴,属火,对烦躁口干、咽喉肿痛等火性问题效果明显。
肾经从然谷穴上来后,以内踝骨后下方为中心,顺时针绕了一圈有余(那么喜欢内踝骨呐)。经上的「太大水海」四个重要穴位(太溪、大钟、水泉、照海)分别在12点钟、3点钟、6点钟、9点钟方向上,而内踝尖大致在10点钟方向。
3、大钟穴 气喘如钟,来敲大钟 坐标:脚内踝后下方,内踝尖向下半横指跟腱前缘上 擅长:益肾平喘,调理气喘、咽痛、足跟痛等
4、水泉穴 要想小便好,水泉闲不了 坐标:脚内踝后下方,踝尖与跟腱中点下1寸处 擅长:管理水液,调理小便频数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等
5、照海穴 一轮红日照深海 坐标:足内侧,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擅长:温补肾阳,调理小便失常、失眠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
在脚内踝上缠绵一圈后(所以内踝应该属于敏感部位了,要保护好),肾经沿着腿内侧靠后的位置向上(腿内侧中央的位置是脾经),沿着前身正中线旁开0.5寸的位置,从阴部向上走到腹部上端(幽门穴),再沿着旁开2寸的位置,走到锁骨下(俞府穴)为止。
因此,如果有腹痛、胸痛,应该把肾经纳入考虑范围的,而不要机械地「肚腹三里留」「心胸内关谋」。
肾能藏精,其精华通过肾经的内行部分连通五脏六腑。如果五脏六腑的精气够用,肾就把盈余封藏起来;如果五脏六腑的精气不够用,肾就贡献自己的库存维持它们的正常工作。
如此重要的肾经,千万别让它瘀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