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候说
▼
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标志。白露节气“露凝而白”,至寒露时已是“露气寒冷,将凝结为霜”了。
寒露。是24节气中最早出现“寒”字的节气。之后寒霜雪(霜降、小大雪)节节紧扣,离立冬还有1个月。
【寒露一候:鸿雁来宾】为冬日避寒,最后一批鸿雁也已经飞到了南方。
【寒露二候:雀入大水为蛤】传说中,雀鸟在深秋潜入大水(大水是海),变成蛤蜊。深秋天寒时,蛤类大量繁殖,古人认为蛤蜊的贝壳花纹与雀鸟相似,就以为是雀鸟变的。
【寒露三候:菊有黄华】季秋之月,菊有黄华。菊花开在寒露,经霜而不凋。每个中国人关于气味的记忆中,都有菊花的辛冷之味吧。
爱灸堂火力定灸:升清降浊
▼
这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,地面上阴气渐重。所以寒露以后的阳光特别补,此时的阳光已没有炎夏时的“热毒”,温暖如酥,尤其是偏阴寒体质的人晒一晒,会非常受用。
深秋,天气上升,地气沉降,有清洁、肃降、收敛的特点,有利于人体降浊升清。我们可以在这个时节为身体做一次“大扫除”。
“升清”主要通过肺吸入的自然之气,和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来濡养身体,这段时间出游郊野、或登高舒展,都利于体内清气上升;“降浊”主要是通过大小便、汗液、废气代谢、或经络疏通排出体外。
爱灸堂火力定灸:避寒护阳,保卫脾土
▼
寒露以后昼夜温差大,一定要注意艾灸护阳,受寒就是伤阳!正所谓“吃了寒露饭,少见单衣汉”。谚语: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;也就是说寒露之后,就要注意保暖了,尤其脚部,注意穿好袜子、鞋子。
此时易脾胃阳气不足,因此忌讳生凉寒性之物伤害脾胃,加上艾灸驱散淤积在中焦脾胃的寒凉之气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保卫根本以不变应万变!
吃:寒露之味
▼
【栗子】晚秋“肾之果”
已经是晚秋了,栗子应季来补肾。它不但好吃,还补肾强筋。
《别录》:主益气,厚肠胃,补肾气,令人忍饥。 《千金·食治》:生食之,甚治腰脚不遂。
先天肾气不足的小孩子,容易该走路的年龄还不会走、脚弱无力,或者讲话晚,可以每天给他吃几颗栗子,用食物的方法来补肾气。
老人家肾虚腰脚无力,也可以每天吃几颗栗子,强筋骨。
但栗子不可多吃,容易滞气,像小孩子吃糖炒栗子最容易积食致病,所以我们这里用煮糖水的方法来吃栗子。
【木瓜】不寒不燥,还化湿。
木瓜性平味甘,不寒不燥,能消食健脾,清润而且不生湿哦,微甜软糯的口感也很讨喜。唯一缺点是有点点怪味道。
木瓜要选熟一点的,会比较甜。孕妇木瓜少吃点,喝汤就行了。
【牛奶】吃不对变阴寒淤堵,吃得好润五脏
古人认为牛奶有“养血脉,润五脏”的功效,在合适的时候喝是很补的。
就因为太补“阴”,像我们成年人每天喝牛奶容易化不掉,变成体内的阴寒、淤堵。但在天干物燥、体液流失严重,秋燥缠身的深秋,吃点牛奶,五脏却会很舒服。